央广网12月2日消息(记者冯会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在河南尉氏县调研时发现,中医药在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区取得良好效果,患者生存治疗明显提高,患者死亡率逐年降低。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些单位和血液制品企业在河南设立单采血浆站,采集原料血浆,造成艾滋病的经血传播。感染人群达数万人,主要分布在豫东南7个省辖市的15个县区,呈集中灶性发病,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领导和支持下,河南省卫生计生委、河南省中医管理局高度重视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工作,把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纳入全省防治工作体系,列为医疗救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病人自愿和项目救治标准,目前河南省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纳入病人已由2004年的5市9县(区)1732例,增长到现在的6市22个县(区)4586例。
2006年3月,河南省中医管理局批准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成立了河南省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临床研究中心,在此基础上,河南又获批了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艾滋病),进一步整合了专家队伍和科研资源,基地第一个周期的建设任务已圆满完成。
河南试点项目治疗以“益艾康胶囊”为主,配合辨证论治使用中草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患者的发热、乏力、泄泻、咳嗽等临床常见症状改善明显,患者体重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和增加,大多数病人恢复了劳动能力,生存质量明显提高;通过长时期的中医药治疗,病人常见机会性感染的发生频率明显减低;延缓发病时间;中医药对艾滋病病人CD4+T细胞计数有稳定和提高作用,患者免疫功能有所增强;经对206例志愿患者每年两次的病毒载量检测,通过回顾性总结发现,病人的病毒载量实测值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患者死亡率逐年降低。
以2004年全部参加中医救治项目的病人为中医药治疗组病例,以同地区未参加中医救治项目的病人作为对照,截止2012年10月,通过回顾性总结,发现8年中医药治疗组病例死亡密度为3.24/100人年,累计生存率为80.10%。未接受中医治疗感染者死亡密度为3.91/100人年,累计生存率为74.03% 。中医药治疗为医务人员和患者提供了新的有效治疗手段,增加了临床选择机会。
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和研究,河南有了比较成熟的中药制剂“益艾康”胶囊,其临床观察和新药研发前期研究也基本完成。泻痢康胶囊、清肺培元颗粒、参芪除热胶囊、柴藿达原颗粒、解表清里颗粒等一批新制剂,获得了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机构制剂注册批件,已在试点项目中推广使用。
据了解,2004年,国家出台“四免一关怀”政策,国家中医药局和原卫生部、财政部联合实施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目前,全国试点省(区、市)已增加到19个,临床治疗点已增加到164个,年度中央财政投入增加到8226万元,累计投入约5.3亿元。截至2014年9月30日,已有26276名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接受了中医药免费治疗,中医药在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