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11月22日电(记者滕军伟、高洁)烟台大学7名餐厅保洁员为节约粮食,捡吃学生剩饭,并以此来激励学生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专家指出,当前大学生浪费现象严重,应从制度建设和舆论引导两方面入手,让节俭美德真正深入人心。
保洁员吃学生剩饭践行“光盘”行动
记者20日中午在烟台大学七餐厅4楼看到,7名身穿白大褂的保洁员手持塑料桶和抹布,穿梭在就餐的学生中间,收拾餐桌上的碗筷。看到未吃的馒头、油条、米饭等主食和部分没有污染的菜,他们就统一收到塑料袋里。
“这就是我们的午饭。”53岁的保洁班班长朴龙焕说,“剩饭不够吃的话,我们就再买两个菜。”
从今年5月开始,7位保洁员响应学校“光盘”行动,开始捡食学生剩饭。来自四川的保洁员罗玉龙说:“我们几个都是农村人,小时候挨过饿、吃过苦,平常节俭惯了,看到粮食被浪费了,心里难受。”
“现在的孩子,生活好了,浪费也多了,有的菜吃了没几口,就不要了,太可惜了,我们几个一商量,咱别扔,还可以吃。”保洁员吴明华说。几个人一拍即合,一直坚持到现在。
每次收拾完后,几个保洁员就凑到一桌,把集中起来的剩饭吃得干干净净。吃别人剩下的饭菜,有些人觉得难以接受,但几个保洁员都没想太多。吴明华说:“在家里,孩子剩下的饭不都热热吃了吗?学生就是我们的孩子,在一起吃饭很正常。再说学生从买饭到吃完也就20多分钟,也不会变质,吃了没事。”
几位保洁员的行为得到了学校餐厅的支持,餐厅管理人员经常提醒保洁员注意饮食卫生,随着天气转冷,又为他们提供了加热用的锅具和免费的稀饭。
是谁让保洁员吃剩饭?
保洁员吃学生剩饭的消息传出后,深深触动了社会各界尤其是烟台大学师生的内心,并引发人们的反思。20日下午,烟台大学组织学生开展以“大学生浪费的原因”和“怎样才能在大学生中养成节约的习惯”为主题的讨论。
烟台大学教师李燕燕认为,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奢靡之风开始抬头,社会上对浪费现象习以为常,大学里也没能例外。她说:“现在的大学生普遍为‘90后’,在成长过程中物质条件已不像过去那样匮乏,没有经历过苦日子,也无法真正理解‘粒粒皆辛苦’的含义。有些同学甚至存在攀比、爱面子的心理,能买得起好的绝不要便宜的。”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家庭和学校对勤俭节约教育不够,也是造成大学生浪费的重要因素。一位学生家长表示,无论条件好坏,家长都会将家中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尽最大可能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长此以往,孩子不知道东西的来之不易,节约意识自然减弱。
专家认为,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以分数为中心,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造成学生责任意识缺失,乱扔垃圾、不随手关灯、浪费粮食等问题较为普遍。
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学校食堂的饭菜不合口味,饭量不能自由选择,很多学生吃不完,客观上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浪费。
多措并举让传统美德深入人心
烟台大学党委书记崔明德认为,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当前社会已经形成了全民参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氛围。但此次保洁员以吃剩饭的方式给社会提了一个醒:全民节约,任重道远。
记者了解到,尽管部分人对保洁员吃剩饭的做法存在不解和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做法为社会带来了正能量。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认为,7位保洁员的行为应该表扬,因为他们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学生,为学生做出了榜样。但也要提醒注意的是,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说,这种吃他人剩饭的行为不利于身体健康,吃剩的饭菜中可能会传染一些疾病,因此这种行为并不值得效仿。
崔明德认为,我国应加强促进节约环保常态化的制度建设,加快相关领域的立法工作,使节约环保不仅是一种道德上的软性约束,而且成为法规上的刚性要求。其次,要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关勤俭节约的基因,紧紧抓住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这两个关键点,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传承勤俭节约的中华传统美德。
同时,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浓厚氛围。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带头大兴勤俭节约之风,为群众做出表率;每个家庭都要节约持家,不铺张浪费,不超前消费;每个人都要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自觉养成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等良好习惯,成为“美丽中国”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