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往山顶的水泥路上,我们遇到了护林员李庆一和原德臣。他们是附近的村民,都60多岁了,听说我们是来采访吴金印的,就动情地讲起了“唐公山”的故事。
这个龙山,从前是出了名的“老狼窝”,是吴金印带领全镇干部群众把这光秃秃的石头山变成了“花果山”。大家看在眼里,感动在心头,私下里谋划着要把这山命名为“吴公山”,以纪念吴书记的功德。今年6月下旬,他俩瞅准吴金印与镇干部外出学习的空当,悄悄找来工匠,赶在“七一”党的生日这天把“吴公山”这三个字刻在了龙山的山崖上。
吴金印回来看到了,大恼,打听到是他们几个干的,就把他们狠狠地训了一顿,命令他们把那个“吴”字改成“唐”字。他说:“我吴金印有多大本事,敢贪这个功!难道这山是我一个人绿化的,这坡是我一个人改造的?咋能把功劳记到我一个人身上?如果一定要刻字纪念,那就应该写成‘唐公山’——‘唐公’就是唐庄公民、唐庄公众。”
听着故事,我们不知不觉登临龙山之巅。放眼望去,天远地阔,沃野如锦,眼前的景象层层铺开,恍若一个连天接地的梦境——
那一片铺向天边的浓绿,是新造田地上的玉米、大豆和芝麻吧。绿浪如海,滚滚滔滔,正与太行深处狮豹头山间大片大片水浇地里的庄稼遥相呼应,它们是在回忆和讲述那令人感念不已的温饱梦吗?
在公路之间,在绿树丛中,在金色的阳光里,辉映着、站立着、扩展着的是一家一家工厂。它们在唐庄的土地上集结成产业集聚区,现代,耀眼,如同一片挺举的臂膀,高高地托起富裕而和谐的小康梦。
是新型农村社区吗?是的。一个,两个,三个,无数个,连成片,它们背负着幼儿园、学校、医院、超市、敬老院、文化大院,正在大步追赶现代化的城区。这是一个正在演绎着的多姿多彩的城镇梦。
而此刻,追梦的吴金印却沉默得像一位老农,正扛着他那从不离身的工具,沿着山路大步走着。这条路,通向乡村,通向工厂,通向社区,通向百姓的家门,通向一个无比绚丽的梦境,连接着太阳一样冉冉上升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