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25日电(记者郑建东、高蓓)他在新华社工作34年,参与报道无数,向中国和世界介绍拉美;退休后受邀担任中国外文局《今日中国》杂志社拉美分社社长,为实施本土化战略殚精竭虑。他被誉为“中拉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他就是新华社原国际部副主任、高级记者,《今日中国》拉美分社社长吴永恒。
2013年3月18日,吴永恒因突发疾病在墨西哥城去世,倒在了他热爱的拉美大地上,终年68岁。
眷恋拉美的新华人
吴永恒和拉美有着不解之缘,在该地区工作时间累计超过30年,对拉美情况了然于胸。
1973年1月,吴永恒参加新华社记者组到拉美11个国家(8个为未建交国)采访、调研,为中央提供决策参考;1973年5月他参与建立新华社巴拿马分社;1985年7月受命建立蒙得维的亚分社;上世纪90年代,他推动新华社葡文专线的建立和发展。他先后在巴拿马、哥伦比亚、阿根廷、墨西哥、巴西等国家工作,并两次出任新华社拉美总分社社长,为新华社在拉美的发展付出了艰辛和汗水。
1982年,在报道马岛战争时,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一干就是两个月。199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在巴西举行。作为新华社驻东道国分社负责人,他事无巨细,从后勤到报道都做了细致的准备。他太累了,又遇上过敏,脸肿得像馒头,眼睛挤成一条缝,可他坚持完成报道任务,同时把报道组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一天,大雨滂沱,在去会议中心的途中,分社采访车被撞到沟里。从车里爬出来后,他不顾自己受伤疼痛,与过路司机一起把车拖上来继续开车,按时赶到会场采访。
他和几代新华人一道为扩大新华社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传播力无私奉献……
讲述中国故事的民间外交家
2004年从新华社退休后,吴永恒担任《今日中国》拉美分社社长。经过努力,《今日中国》在墨西哥的订户从他上任时的19户增加到1.3万户,在拉美的年发行量达到30万册。
吴永恒探索出依靠对象国发行主渠道与自办发行相结合的推广方式,创立了销售与赠阅相结合的新的经营模式,使杂志西文版覆盖墨西哥境内全部32个州;2009年10月,《今日中国》秘鲁版在秘鲁首都利马出版,并向周边国家辐射,使杂志本土化工作形成了“北墨南秘”相互呼应的格局,实现了杂志在拉丁美洲地区的全覆盖。他通过加强与当地对我友好的协会、商会以及我国代表处等机构的合作,使《今日中国》批量进入中美洲、加勒比全部未建交国家,使中国声音进入“盲区”。
在他的建议下,中国外文局在墨西哥独立200周年之际修复中国钟、每年参加当地华人组织的花车游行、中墨建交40周年之际出版纪念画册并在墨城举行了画册首发式等重大活动,探索出了期刊发行与公共外交相结合的外宣新模式。
吴永恒一直致力于文化交流工作。他说过,记者起着通过新闻报道促进人民之间相互了解的作用。在墨西哥工作期间,他在大学、机构、电视台、电台等地方,数百次发表演讲或做节目,介绍中国的方方面面,促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这并不是他的分内工作,而是他的自发行为。
我驻墨西哥大使曾钢评价道:吴永恒以自己的方式,为维护中墨两国关系作出了一份难能可贵的贡献。
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说,老吴“内知国情,外知世界”,对祖国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由衷的认同,他介绍中国的时候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没有大话空话,都是通过实实在在的中国故事来解读中国信息,所以他的话“有人听,有人信”。
勇于牺牲的奉献者
他曾说过:“我们每个人都是肩负重大使命的战士,都应该以战士的姿态去巩固和发展我们的阵地。”“我是性格鲜明的人,工作上主张要快、要猛,要吹冲锋号,要跑步前进。”“我们在从事这样大的一个事业,绝对不能小看了自己。”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把自己的大好年华都奉献给了中国的对外传播工作。
他曾写道:一个驻外记者往往要付出许多牺牲。我的孩子出生时,我正在巴拿马,几个月之后才知道他已经来到了世上。当我在多米尼加共和国采访时,我的老母亲病重。回国后我才知道她已经不在人间。我同母亲最后一次见面时,她说“你走吧,别耽误了公事,顺顺当当的”。我深知,这是永远的告别。现在我常常陷入“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我们的工作需要得到理解,组织的理解,家人的理解乃至朋友的理解。所幸的是我们得到了这种理解。
“他是死在‘战场’上的!”“我最难忘的是他在工作上那种冲劲,坦率的人生观和乐观地对待一切的积极态度。”……他昔日的同学、同事这样评价。
他生前曾对好友说,他这辈子深感内疚的就是未能很好孝敬父母和照顾妻儿,一家享受天伦之乐的时间屈指可数。突发疾病夺走了他的生命,也将他的遗憾永远带走了。
然而,他对新闻事业的无比热爱、对促进中拉人民交流的全心投入将会永恒地留在我们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