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冬时节,天气微寒。当记者走进福鼎,却感到了阵阵“绿意”。
位于龙安开发区的中国生态合成革产业园告别了烟囱林立,实现了集中供热;梅澳大道主线绿化工程正加快推进,力争春节前完工;在我市各重要河段,标注着河流情况、责任单位和河道专管员职责的公示牌,显示着当地政府对于流域治理的坚定决心……
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面对新形势,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持绿色发展的定力,以绿色发展推进经济转型,真抓实干实施生态发展战略,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坚持绿色经济
换来“金山银山”
节能降耗上做“减法”,发展绿色产业上做“加法”,发展循环经济做“乘法”,是我市坚持生态经济思路,发展绿色产业的生动实践。
今年6月,在中国生态合成革产业园内,随着一声巨响,福建利都超纤皮革有限公司高达48米的大烟囱被顺利拆除。至此,该园区内35根烟囱已经全部拆除完成,各家皮革企业自给自足供暖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热电项目,为产业园区集中供热。
从企业车间里的清洁生产,到研发水性树脂、无溶剂等生态环保新工艺、新产品;从福能龙安热电项目的建设、试供热,到龙安生态合成革产业园固废处理中心项目加速推进……严把污染防控关口,推动产品转型、工艺提升,发展生态功能性合成革,在该行业已氛围渐浓。
为了在这场“绿色”变革中赢得先机。最早入驻园区的福建隆祥皮革有限公司,今年就已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提升环保设施和引进更为先进生产设备。“现在不仅生产过程更加环保,产业的档次和品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目前,我们生产的高端皮革产品已被欧洲不少奢侈品公司选定为外包装原材料。”谈到今后的发展,该公司总经理陈会珍信心满满。
不仅是合成革产业,在我市,绿色发展理念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为进一步擦亮“中国化油器名城”这块金字招牌,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化油器行业污染整治,打击非法钝化、电镀加工点。在文渡工业区建设金属表面处理中心,引导企业对现有生产工艺、生产设备更新改造及现有生产线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提升。加快“机器换工”、节能减耗的步伐已成为各化油器企业的共识。
与化油器产业一样,绿色食品产业也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高歌猛进。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高标准创建千亩高优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2个,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988家、山地农业示范基地38家、设施农业5600亩。今年“福鼎白茶”品牌价值评估达35.53亿元,连续八年进入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名列第三名。先后成立多个省级白茶工程研究中心、白茶工作室、大黄鱼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国家专利30多项。
发展全域旅游,打造“无烟经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发绿色特色农产品;引进低耗能、高效益的现代科技型产业……我市正以昂扬的姿态,全面推进绿色发展。
树牢生态理念
守住“绿水青山”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将考核指挥棒指向绿水青山,做到对环境换发展“零容忍”,已成为我市全体干部群众的共识。
水面清波荡漾,美人蕉、鸢尾草等水生植物绽放着美丽的花朵;岸上绿树环绕,仿木栏杆美观自然。漫步在龙山溪春亭桥至南站桥河段的岸边,放眼望去,“美丽、流动、生态”的城市河道水网美景尽收眼底。
今年3月14日,我市出台了《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成立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机构,明确水利、环保、住建、农业等13个市直部门作为联系责任单位。随后,各乡镇(街道)相继出台本辖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
实行“一河一档”,建好河道“户口本”,采用“一河一策”,因地制宜,开展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全面修复水生态。今年以来,我市对全市12条市级以上河流进行调查摸底,研究制定具体任务清单,明确各乡镇整治任务及阶段性整治计划,指导督促各乡镇结合生态水系建设,制定本区域内流域治理方案。
从“主动脉”到“毛细血管”,各流域整治战役全面打响。截至今年8月中旬,我市共清理市、乡两级河道淤泥土方约20万立方米,关闭拆除了禁养区内159家生猪养殖场,修筑生态护岸8.3公里。
对于水源地保护区来说,“守好大门”是“死命令”,但发展受限后带来的产业不足“缺口”谁来买单?
为解决生态保护者和生态受益者之间公平利益分配,激励水源地保护区域的生态保护者持续开展水流域保护,2010年,我市颁布《重点流域生态补偿资金暂行管理办法》,建立并实施了全省第一个县级生态补偿基金。筹集补偿资金200万元,之后逐年增长10%,用于支持重点流域乡镇进行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建设。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12年,我市又出台《关于进一步落实市重点流域生态补偿资金暂行管理办法的意见》,增设重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补助资金200万元,同样逐年增长10%,以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对重点流域乡镇为保护生态环境付出的生态保护成本和发展机会成本予以补助,完善了生态补偿机制。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市共筹集生态补偿资金2495万元,下达1848.2万元,其中支持重点流域乡镇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项目115个,补助其他生态建设项目20个,补助资金1177.4万元;直接补助上游5个乡镇财力670.8万元。2016年安排生态补偿项目25个,补助331.1万元。
从推进乡镇污水厂项目建设,到落实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从先行先试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到持续推进清水蓝天环保专项执法行动……我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不断调整与加压,为生态文明建设织起了严密保护网,让绿水青山“底色”更透亮。
绘好生态底色
扮靓“宜居城市”
夜晚,漫步在桐山溪东岸滨水景观带,以千层石、太湖石等景观石堆砌而成的主题水景在朦胧的夜景灯光下,散发着别样的魅力,已成为市民夜间休闲的好去处。
沿溪而建,是我市的城市构造特色。桐山溪承载着代代福鼎人的“乡愁”。“临水而居、亲水而憩”也一直是沿岸居民的美好心愿。为此,我市邀请省内外有关设计单位对桐山溪两岸的绿地资源进行整合规划设计,融入绿化景观、夜景灯光等多种设计元素,将桐山溪两岸打造成集休闲娱乐、文化品位、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绿化休闲景观带。
变得越发迷人的不只是桐山溪。近年来,我市以建设“闽浙边界绿色宜居城市”为目标,以城市滨河绿化景观建设为重点,把城市园林绿化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完善、园林绿化美化和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提升城市形象和文明品位,更加系统、更加全面地推进宜居环境建设。
通过因地制宜、见缝插绿、拆违造绿等办法,先后建成双桂公园、龙山公园、桐江公园、鼎文化公园等城区公园,并完成富丰小区、洋中小区、海口路三角地、边贸三角地、海通路小区、锦宁路西侧三角地等街头绿地,使市民出门步行5至10分钟就能到达一处公共绿地。
为了提升主干道见绿率,近年来,我市还先后完成站前大道、滨海大道、中央大道、天湖大道、太姥大道等主干道绿化提升建设。“主干道绿化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道路绿化层次和色彩,将道路提升与彩化美化相结合,从而打造出生机盎然、赏心悦目的道路绿化景观。”市园林局副局长孙邦均介绍。
通过一个个项目的落地实施,我市的城市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目前,我市城区绿化覆盖率已达39%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10.1平方米,已初步形成了“城园相融,绿水相间”的城市生态环境。
根据规划,明年,我市将进一步加快推进环莲峰山景观工程;扩建龙山公园、烟墩山山地公园;提升龙山溪带状公园和水北公园绿地景观……2018年,我市将力争实现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4.77%,人均公共绿地达12.2平方米,辖区内沿路、沿江、沿海、环城一重山可绿化的宜林地绿化率达100%,向着“天蓝、水清、树绿、花香”的生态宜居“新”福鼎继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