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第17个记者节,朱乃章又获得了一份福鼎市“优秀通讯员”的证书,这是他第十四份市里颁给的优秀通讯员证书,步入基层通讯员队伍14个年头,他每年都得这样的一份证书。在福鼎市新闻战线,提起朱乃章,没有不认识他的,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乃章哥”,乡镇的老百姓都叫他“朱大记”。多年来,他以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无限热情,任劳任怨,辛勤耕耘,在平凡的岗位上以自己巧妙的文字和镜头,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报道所在乡镇的发展变化,抒写身边普通百姓的情和事,用行动和成绩诠释了一位基层优秀通讯员对新闻事业的不懈追求和脚下土地的由衷热爱。
以勤为径,不待扬鞭自奋蹄
和文化工作结缘,要从他的一项兴趣爱好说起。朱乃章告诉记者,从小他就对美术感兴趣,初中时,为了学画画,他寄住在城关的亲戚家,向美术老师学习,这是他后来得以在文化站工作的基础。高中毕业后,他考进了文化站工作,“当时点头镇的墙绘和一些大字都是我写的,还有很多人找我写对联。”朱乃章在回忆起自己的最初做的工作时津津乐道。2003年,在文化站工作的他接了一个让甩都甩不掉的“锅”——通讯员。作为乡镇通讯员,他需要及时将乡镇的新闻上报到市里,为尽快进入角色,适应工作的需要,他更加勤奋学习,经常到书店自费购买关于新闻写作书籍学习,努力提高业务理论素质。
“说实话,在新闻报道上,我经历了从不会写稿到学着写稿,不上稿到少上稿、勤上稿的过程,在新闻写作上,经历了从无知到基本掌握,从陌生到热爱,从本分到敬业的转变。以前不会电脑,写新闻的草稿纸写了好几箱,现在不仅学会了使用电脑,还学会了使用摄像机、照相机,学会了处理图片、剪辑视频。这些对我这个60后来说都是新事物,都是硬逼自己学会的。”
白天下乡采访,晚上加班加点写稿,他的办公室里,放着两台电脑,一台写稿,一台剪辑视频,电脑旁边贴着数张便利贴,上面是他近期写的稿件和待做的新闻。
“经常一忙就是大半夜,以至于有一次晚上9点多回家,我妻子还纳闷今天怎么不用加班了。”朱乃章笑着说。这十几年的新闻工作,他总结了自己在宣传报道中的“五勤”:勤动腿、勤动耳、勤动眼、勤动嘴、勤动手。
以苦作舟,艰难险阻全不怕
基层通讯员是件苦差事,费脑筋、熬心血。可这件“苦差事”,朱乃章却一干就是十几年。要写出好的宣传报道稿件,需要掌握第一手材料,因此除了写稿件待在办公室,朱乃章都在走村串户采访新闻、做记录。
2010年秋,点头镇大峨水库飞来了十几只天鹅,为能拍到理想的画面,朱乃章躲在草丛里,一蹲就是大半天的时间,直到拍到想要的画面才收起机子。回头一看才发现被林间花蚊子咬了无数大包,连陪同的司机都被咬了几十个包。2011年6月份,为了拍油桐花开的画面,朱乃章抓着机子寻找一处比较低、比较合适拍摄花朵的画面等待蜜蜂出现,在太阳下一等就是一个多小时,直到拍到了蜜蜂采花的画面才满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他的妻子经常会埋怨,都是干工作,为什么别人天天坐办公室,你就天天往田里跑,晒得和小工差不多。为了不让妻子发现自己又跑野外去,朱乃章经常在下乡前偷偷把摄像机藏在厨房的角落里,第二天早早地拎起机子下村。
这些日常工作在朱乃章看来都不算苦,真正辛苦的要数每年的台风时节。2006年8月10日,17级超强台风“桑美”在福鼎登陆,身为基层通讯员,朱乃章义无反顾地扛着摄像机奔赴现场,狂风肆虐,大雨倾盆,他坚定不移地记录下前线工作人员抗台救险的每一个画面。就在这时,手机响了,原来是儿子发来求助短信:爸爸,快点回来!家里的门窗都被刮走了,一层已经被水淹没了!等朱乃章拍完新闻看到这条短信时,路上的雨水已经漫过了膝盖,等他回家时,看到的是一片狼藉,母子俩正在高层的楼上拿着锅碗瓢盆到处接漏下来的雨水。2005年的台风“海棠”也让人终生难忘,由于台风带来的暴雨,柏柳村水库出现险情,朱乃章和有关领导赶到前线抢险救灾,一去就是一整夜,等险情被控制住后,大家终于可以休息了,朱乃章回家后却接着赶稿件,发新闻。
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和宣传报道工作外,朱乃章还积极协助其他镇直单位和各村委做好基层单位的宣传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他为镇村各单位出版各种墙报,印发各种宣传资料,编写出版《茶乡摄影报》等,并协助镇村各单位举办各种培训班,组织各类文化宣传活动,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社会和谐文明起到了很大作用。
以爱浇注,辛勤耕耘结硕果
能够十多年如一日,不辞劳苦地从事宣传报道工作,能够支撑朱乃章的就是——爱的力量。十几年来,正是凭着对基层宣传事业的执爱和对家乡的热爱,朱乃章踏踏实实地走了过来。
“做基层宣传工作要有热情,要有追求,这样才会去注意百姓周围那些看似平常琐碎的事,才会去挖掘背后新鲜的、深层的东西。如果有一天突然没有新闻做了,我就会出去‘找’新闻。”朱乃章十多年不辞辛苦,走遍了点头镇的大小村落,对新闻的这份坚持和热爱得到了群众们的认可。现在,他的手机号码已经成为点头镇及周边乡镇的新闻热线了,群众只要看到什么好玩有趣的事情都会给这位“朱大记”打电话,提供新闻线索。来到点头镇,随处都能遇到“朱大记”写过报道、并被人津津乐道“奇”事。记得我第一次到点头镇采访碗窑村时,村民就指着一棵横穿石桥的树告诉我,这棵树我们的“朱大记”有报道过。
“地方就这么大,哪来这么多新闻可以做?”有人经常这么问朱乃章。而他的答案是,只要你热爱这个地方,总能找到新闻做。“一开始做新闻是为了任务,现在我更多的是为了宣传我们的家乡,让更多人认识点头。如果通过宣传能帮助到当事人,我会更有成就感。”朱乃章说。
庄明烈就是通过朱乃章的报道受益的当事人。庄明烈是点头村培育“大毫茶”茶苗的大户,前几年他的茶苗一度滞销,朱乃章得知这个消息后,主动进行宣传报道。通过报道,陕西、贵州、湖北、湖南等中西部各省的茶户联系到了庄明烈,纷纷向他购买茶苗。去年,庄明烈的茶苗销售产值达到了100多万元。近年来,点头镇的乡村旅游日益火爆,碗窑村、柏柳村每逢周末游客络绎不绝;纪生缘茶业观光园、六妙茶庄园等地的茶旅蓬勃发展,芳茗茶业有限公司被人们所悉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与朱乃章的宣传报道不无关系;点头镇的新工艺白茶:粽子白茶、陈皮白茶出现的第一时间,朱乃章就写稿在《中华合作时报》的茶周刊上刊登,福建电视台、宁德电视台各级媒体争相报道,为新工艺白茶打开了销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耕耘结硕果。十多年来,朱乃章先后在《闽东日报》《福鼎周刊》《中华合作时报》、福建电视台、宁德电视台、福鼎电视台等省、市、县媒体发表各类新闻稿件3000多篇,2003年至2016年连续被《闽东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2005年“海棠”台风与电视台记者合作拍摄的《举州6小时大营救》当天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并获得宁德好新闻一等奖,本人也被评为福鼎市“防抗台风”先进个人,还有其他大大小小的奖项不计其数。
这就是朱乃章,十四年来不离初心,在基层宣传文化站岗位上坚持不懈的一位优秀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