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非洲菊、一品红,竞相争艳;葫芦等各种瓜果,硕果累累。夏日,走进磻溪镇赤溪村,满眼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不时还有来自各地的游客穿梭其间。
生态蝴蝶园、七彩农场、真人CS野战、竹划漂流、丛林穿越、农家乐……近年来,赤溪村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强化旅游扶贫力度,走出一个绿色扶贫的模式。2015年该村共接待游客15万人次。
30多年来,赤溪村党总支始终发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精神,团结带领汉畲党员群众走出一条“生态立市、旅游富村”的脱贫致富路。2015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13649元,村集体收入32万元。2015年1月29日,赤溪村扶贫工作成效得到习近平总书记批示肯定;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又在人民网演播室与赤溪村民进行视频在线交流;2015年12月7日,汪洋副总理亲临视察把赤溪村扶贫工作作为扶贫开发“宁德模式”的典范。
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过去,由于赤溪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观念守旧,“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村里引进项目往往因为触及村民短期利益而搁浅。为此,党总支首先在村干部中开展“赤溪村的优势在哪里?”“我们如何摆脱贫困?”“当村干部为什么?在任干什么?卸任留下什么”等系列主题大讨论,并先后3次组织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80多人赴温州等地参观学习,开阔眼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使“要钱要物不如要发展要项目”成为广大干群的共识。
针对村民缺乏文化知识、科学技术技能等问题,村党总支争取省诚信促进会、老区促进会以及在外乡贤的资助,筹资200多万元改善村办学条件,推动基础教育发展,目前全村群众高中以上学历占24.8%,其中大学生近70人。
同时,成立“青年农民创业就业指导中心”和农业技术服务队伍,依托农民文化学校、福鼎市职业中专赤溪分校、农村远程教育站点等平台,举办各类培训班,帮助村民提升就业创业技能,解决群众“想干不敢干”、“敢干不会干”的问题。
党员开出致富路
5名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9名优秀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6名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如今,赤溪村的党员已成为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双带”标兵。
党员杜家剑和畲族群众钟品灼等回乡创办福鼎市赤溪鼎煜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农业,带动200多名村民就业。村党组织采取“村企联建”、“村社联建”的形式,与万博华、鼎煜等旅游公司、专业合作社联合建立“产业型”党组织,实行组织目标管理和骨干设岗定责,将小流域治理、环境整治等27个发展项目分解落实到8个村级各类组织,由24名村企党员自愿认领旅游发展服务、科技服务指导等8个岗位。
同时,村集体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合作经营万博华、耕乐源和杜氏休闲农庄等乡村旅游项目,每年增加村财收入19.7万元。2015年3月,成立赤溪生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统一规划指导旅游、生态农业、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收取公共服务费用,并投资建设停车场、农家乐等设施,预计到2018年可实现村财收入100万元以上。
“农民要致富,关键看支部”。如今,以村党总支为主体的党员先锋力量持续深入开展“党建富民强村”工程,村集体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从1984年的零收入、166元提高到2015年的32万元和13649元。
绿色发展奔小康
2014年12,万博华旅游公司启动九品香水莲观赏基地建设,建成后的次第绽放的花朵,迎来不少游客前来观赏、拍摄,成为村里一个亮丽的景点。
两边绿植、统一的房屋外立面、大面积的绿化地,一路上干净整洁,静谧祥和的赤溪村,让从都市来的游客的心平静了不少。
如何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在绿色发展中,持续增加群众收入,把赤溪村建成群众宜居又宜业的幸福家园,成为一直以来该村一项重大研究课题。
早在1994年,村党总支就将实施人口聚集工程与实施“造福工程”结合起来,将下山溪自然村88名畲族群众整村搬迁到中心村。此后又有12个自然村乘着“造福工程”的东风搬至中心村,中心村人口规模从原来的300多人发展到1500多人,村民彻底告别以往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
2012年以来,村党支部抓住被列入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试点村的契机,实施“旅游扶贫”“旅游富村”战略,规划建设“闽东畲族风情生态旅游村”,引进一批旅游龙头企业和现代生态农业项目,逐步将村庄打造赤溪村“村在景中、景在村中、缘山近水”的美丽景观,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群众也通过从事旅游产业、生态农业及相关服务业拓宽了增收门道,实施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