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产品热销鼓了钱袋子,一拨又一拨的游客走进乡村享受青山秀水……“中国扶贫第一村” ——福鼎磻溪镇赤溪村正在悄然发生一场巨变。
这巨变,来自于国家、省市对少数民族扶贫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更来自于赤溪村两委准确定位,科学谋划,找到了一条“生态立村,旅游富村”的发展之路。
三十年前的赤溪畲族行政村,集“老、少、边、穷”于一体,280多户村民分散居住在12个“五不通”的偏远山区自然村。历经十年“输血”就地帮扶、十年“换血”整村搬迁、十年“造血”旅游扶贫的艰辛探索实践,村财收入从负债10多万元到收入24.9万元,村民从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到实现人均纯收入13649元。
去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赤溪脱贫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今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又通过视频与赤溪村民连线,对大家脱贫致富给予肯定,祝愿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健全工作机制,凝聚帮扶合力,因地制宜施策……近年来,福鼎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扶贫工作,将硖门、佳阳两个畲族乡和29个少数民族乡村的发展作为扶贫攻坚的重点来抓,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扶持特色产业、挖掘民俗文化等措施,帮助畲乡群众走出了一条可持续脱贫致富的新路。
2014年,福鼎被国家民委授予“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与合作基地”,硖门畲族乡乡长蓝俊元荣获国务院“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2015年福鼎市被国家民委确定为“推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走基层、转作风、访民情、聚民心”活动联系点,赤溪村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民宗局局长蓝承峰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2016年山前街道石亭社区被国家民委评为福建省唯一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社区”。
政策扶持,健全机制
凝聚合力促发展
该市坚持从优化工作机制入手,大力发展民族经济,繁荣民族事业,促进民族团结。建立了“市统筹抓总、部门与乡镇落实,工作到村、联动帮扶到户”的推进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去年已完成28个少数民族行政村,203个少数民族人口在百人以上的自然村全面摸底,建立598户、1912人少数民族贫困人口档案。
根据民族村扶贫工作摸底情况,该市出台《少数民族扶贫开发五年工作规划》,去年确定贫困户150户、593人,每户落实帮扶资金不少于2000元。落实少数民族“造福工程”搬迁95户、370人,人均补助从600元提高到1000元。每年下拨市处级领导挂民族村专项经费84万元、民族村财政转移支付56万元、本级少数民族专项经费45万元,支持少数民族乡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对症下药、精准滴灌。立足“民族乡村特色经济发展扶持增收工程”项目规划,支持和引导民族乡村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对全市少数民族经济社会事业项目和造福工程项目进行全面调查摸底,以建设磻溪镇赤溪、佳阳畲族乡双华、硖门畲族乡瑞云、太姥山镇财堡4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为重点,积极向上争取补助资金,选好发展项目,着力实现农户增收、村容畲化、环境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