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工作有序推进。5年来,城市建成区面积由五年前的16.5平方公里扩大至19.2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从14.4万人增至15.7万人。海湾新城、百胜、铁锵等新区加快建设,桐山溪河口整治成效明显,旧城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建环城北路、铁锵大道、玉塘大道等城市主干道16条,岗尾大桥、潮音大桥建成通行,初步形成中心城区环状交通网。坚持公交事业绿色发展,公交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深入开展中心城区“脏乱堵”综合整治,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实现城区全覆盖。
镇村建设步伐加快。太姥山镇小城市培育和店下、点头、前岐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工作加快推进,辐射带动作用日趋明显。龙安、贯岭、白琳、硖门围绕工业发展,不断壮大城镇规模。沙埕、佳阳、磻溪、嵛山、管阳、叠石立足山海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城镇。2016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7.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32.7%,初步形成以城带乡、城乡共同繁荣的新局面。五年来,共有43个村列入美丽乡村,呈现一批各具特色的休闲旅游点。巽城、潋城、西昆和金钗溪等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仙蒲入选第六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赤溪、杜家获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双华、瑞云等村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村财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增加到68个,农村“三资”监管和村务公开规范化建设实现全覆盖,获评“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全面实现“镇镇有干线”、建制村通水泥硬化公路,先后建成八杨公路、白磻线、杨赤线、管沈线和纵一线通佳阳、嵛山、前岐支线,打通硖门隧道、白琳寨隧道、薛家山隧道,全面推进沈海高速复线贯柘段建设。先后实施第二自来水厂扩容、东南沿海供水工程、安全生态水系建设等项目,完成17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23.5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在全省率先建立县级生态补偿机制,切实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通过省级生态市验收,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省级生态乡镇12个。五年来,累计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50.7万平方米,城区绿化率提高到44.2%,完成植树造林22.6万亩,建设绿慢道52公里。先后建成太姥山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桐山溪水质自动监测站、空气自动监测站、金属表面处理中心、环境监测监控分中心等一批环保基础设施,有序推进热电联厂、固废处置中心、垃圾焚烧发电厂和一批乡镇、园区污水处理厂等项目。逐年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饮用水源水质和空气质量长期保持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