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杨 曾云端 实习记者陈倩文
今年茶叶开采时,管阳许多村民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每天仅茶青卖一两千元不在少数。“今年茶青价格是最好的一年!给我家增加了不少收入。”管阳镇西昆村村民孔建西说。孔家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孔庆德认为:“今年茶青价格至少提高40%-50%之间,明年的茶青价格基本上还会稳定在今年这个水平。”“像管阳这样的山区乡镇,能够有这样的经济收入,也算罕见。”管阳镇管阳村村书记杨承进对记者们这样讲。
从茶农、茶商、茶企工人、村干部的口中,我们得到一个信息,今年管阳的茶叶比往年好很多。是什么原因使今年管阳茶青价格这么高呢?
孔家茶业公司老总孔庆德在茶叶基地向记者介绍茶业情况。
独特的区域优势,众茶商回家创业
原先在管阳镇开办的茶企业较少,但走出管阳到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的茶商、茶人不在少数,福鼎白茶的升温吸引着鼎毫、高山香、大德,雾雨深等茶业有限公司回归到管阳,投巨资办茶厂和创办茶叶生产种植基地。
“近几年来,福鼎白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需求市场也不断在扩大,给了我们茶商很大的信心。”孔庆德说,这得益于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对福鼎白茶的宣传推介力度。
孔家作坊原先在广州主要经营普洱,2010年回村办厂,成立孔家茶业有限公司,2014年被评为市级龙头企业。目前,全国公司共有40多家加盟专卖店,茶叶专柜有70多家,主要分布在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孔庆德今年在西昆村开荒种植茶苗1000亩,加上原有的荒山野生茶园,公司拥有有机茶园千亩以上,还与西昆农户签订包购茶青协议,以公司+农户+合作社+基地的形式扩大生产规模。还在公司里开辟孔家农耕文化馆。同时,与山东曲阜孔家紧密联系。利用自身孔家文化的优势,进一步打造“孔家作坊”品牌。
与孔家作坊一样,位于章边村的鼎毫茶业有限公司,也算是一家回茶企,回归后投资了3000万元,建设厂房和投资有机茶园建设。鼎毫公司的张总常年在北京经营茶叶,如今公司的营销点分布于北京、上海、天津、济南、南京、郑州、太原、洛阳、昆明、广州、泉州等城市。正是有强大的销售渠道,使他回乡建厂。
大德茶业公司原在天津、上海经营门店,看中的就是福鼎白茶在上海市场十分畅销,现正在管阳村进入征地、建厂审批阶段。
西阳村的雾雨深茶业有限公司吴总告诉我们,他做茶叶已经10多年了,原来以销绿茶为主,今年完全转变生产白茶,依靠原来的在外的客户和营销网络销售,对白茶的销路很有信心。
管阳镇大多为高山地势,昼夜温差大,茶叶生产周期较长,茶青上市的时期较平原地带晚,每年冬季都会下雪,有利于控制茶叶的病虫害。正如管阳镇党委书记季庆丰说的:“管阳是省级生态乡镇,区域面积大,靠山海拔较高,雨水充沛,常年云雾缭绕,这种气候让当地的茶叶成长先天就具有优势。我们对管阳的茶叶做过检测,它的茶多酚含量远高于其他地区,高山茶叶中的氨基酸含量高,酚氨比低,回甘好。”正因为茶叶品质上种种优势,吸引着众多茶商信心满满回乡办企业。
“茶商回乡办厂,聚集了较多的资金,与此同时,原来当地茶企看中管阳的茶青优势,在春季来管阳抢购茶青。加上白茶可以贮存的特性,也吸引着许多茶商生产、储存白茶。众多因素叠加在一起,茶青价格自然节节攀升,促使茶农受益。”业内人士这样认为。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促使茶业更上一层楼
“茶叶是管阳镇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全镇现有茶园面积约20000亩。由于地理优势,吸引着省级龙头企业品品香的河山茶叶基地,品福、福大、西坑孔家作坊、西昆茶业等市级龙头企业落户其中,还有30多家小有规模的粗制茶加工厂。今后我们要搭好台唱好戏,为这些落户的茶企做大做强。”该镇分管茶业的人大主席张秋霞说。
管阳镇今明两年着力抓好以下几点工作:“1、有机茶园基地的建设和有机茶园的认证工作,目前全镇有茶叶基地如:福大茶业2000多亩、品福茶业2500多亩、品品香河山基地500多亩,金牡丹基地100多亩,太姥绿叶300多亩等,孔家作坊野生白茶基地500亩及西昆茶叶基地500多亩,有机茶园所占比例只有三分之一。2、茶叶生产质量安全。从农资、农药源头的管控抓起。围绕茶叶种植、采摘、加工和茶叶质量检测等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对茶农和企业进行技术服务和培训。3、对生产加工经营不规范的粗加工厂进行梳理,引导他们QS取证生产经营。”在管阳镇一份汇报材料中这样写道,充分显示了该镇党委、政府抓好茶业的决心。
与此同时,管阳镇政府清晰地看到,福鼎白茶市场的迅猛发展给了茶商很大的信心,给茶农收入带来大幅增加。但也伴随着一些问题,正如雾雨深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总向我们表达了他的担忧:现在低端白茶的市场混乱,各地白茶的价格都不一样。有的茶商以超低的价格出售白茶,给他们带来了价格压力。更有甚者以次充好,将次等,劣势的茶叶掺杂在较好的茶叶中销售,冒充福鼎白茶,不但侵害其他茶商的利益,更是损害了福鼎白茶的名声。鉴于此,今后管阳镇还将完善茶叶市场管理机制,不断促使茶叶市场规范化,制度化,保证茶农和茶商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