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刘岩生王志凌蔡雪玲)“磻溪白茶”火了!纯生态白茶每公斤市场均价2000元以上,精品白毫银针最高价每公斤达5000元,刷新了福鼎白茶销价纪录;今年春茶每亩茶园单季产值达3000余元,为全镇茶农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其生产收益远胜于当地其它种植项目。
近日,记者从我市茶叶主产区——磻溪镇获悉这样的茶市行情。该镇茶农和企业主无不为茶业带来的殷实收入而欣喜。“事实证明,只要顺应消费趋势,顺应自然之道,产出真正的放心产品、优质产品,农业生产也能淘出真金,并大有作为!”磻溪镇镇长林有龙谈及当地茶产业的制胜之道,如此感言。
磻溪镇纯生态白茶走俏市场过程颇具戏剧性。这里因其土质、气候等优势,茶叶生产得天独厚、历史悠久。全镇拥有茶园面积3万多亩,可年产干茶4500吨,3万多人口中茶农占主体。然而10年前,茶多则贱、贱则伤农的局面一度存在。土地产出效益低下致使一些茶农放弃茶叶生产,转而另谋生计或外出打工,相当部分茶园成了无人管理的“撂荒地”。
转机出现在3年前。其时,随着福鼎茶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白茶品牌知名度传扬在外,茶市行情日渐向好。一些茶农无意而为,从自家的撂荒茶园里采回茶叶,并以传统的手工制艺加工成干茶出售。出乎意料的是,这些不施农药、不下化肥的白茶产品因其无污染、无农残和气味清香、口感醇厚、回甘绵长的特质,悄然间赢得了消费者青睐,茶价比别类茶产品高出一倍以上。一时间,这些被叫做“野生茶”、“荒茶”的白茶,成了市面上纯生态白茶的代名词,价格节节飙涨,销量逐渐攀升。
示范效应带动了当地更多茶农和茶叶加工企业的生产热情。市、镇有关方面因势利导,加强信息交流、技术培训和产业引导工作,并着力引进和对接茶业龙头企业、营销大户、茶业科研单位。目前,全镇茶园有1万多亩完成了以有机栽培、自然管理、病虫害物理防治为主的传统农耕土法“回归”之路。10多家知名茶企在当地建立了生产基地,或以“公司+农户”模式建立原产品供应渠道。
在黄岗近300亩的生态有机茶基地上,记者领略到这里随处可见的割草机除草、夜间灯捕及诱粘除虫等茶园管护模式。“全国茶业百强企业”福建誉达茶业有限公司基地管理人员老周告诉记者:“以这种方式产茶卖茶,效益高,前景好,也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