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闻网讯(蔡雪玲)“种了10多年的黄栀子,今年卖出的价格最高,收入18万元。”12月13日。谈起黄栀子,福鼎市贯岭镇茗洋村村民陈维怀笑得合不拢嘴,他说:“在合作社没成立前,一斤黄栀子卖0.4元,最多卖到1元,还不够本钱。从2010年开始价格就在不断攀升,从每斤2.8元卖到今年5元左右。”在福鼎,像陈维怀这样尝到了“抱团”发展的甜头农民5.86万户。
2009年,茗洋村村民李步抽在村中率先成立了利农专业合作社,现有入社社员218户。合作社对社员采取优价供应黄栀子专用肥,在市场低迷时以保护价收购等措施保护栀农种植积极性。四年多来,共收购、销售黄栀子6000多吨。李步抽说:“现在‘分关1号’以其颗粒均匀,颜色红润备受客商亲睐。而在2008那一年,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黄栀子烂在山头。所以才下决心成立合作社,带着乡亲到江西、安徽跑营销。”
黄栀子的可观效益吸引了不少取经者。李步抽说:“现在周边县市、乡镇,浙江平阳、苍南等地都跑到茗洋订购种苗,一株种苗卖到1.2元。今年村中培植了600多万株种苗,已销售一空。”据了解,福鼎种植黄栀子近2万亩,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黄栀子种植基地之一,最大的黄栀子集散地之一,药材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黄栀子价格已成为全国市场行情的风向标。
和利农专业合作社一样,成为领跑农村经济主力军的前岐福昌蘑菇专业合作社。每年筹集1000多万元的扶持资金和原辅材料、菌种,扶持茹农1000多户,4000多人。产前举办培训班,请有关专家讲课,每年还为农民发放专项扶持资金200多万元,各类原辅材料1300多吨。产后组织营销队伍近1000人,在全国主要大中城市设立“福鼎蘑菇”营销窗口近100个,每年销售福鼎双胞蘑菇1万多吨,带动全镇农民种菇纯收入超千万元。
福鼎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来抓,实行“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套班子、一套扶持政策”,帮助解决资金、土地等实际问题。在不断引导农民延长产业链、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的同时,福鼎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营销窗口”、“农超对接”,把农民自己的“小舢板”组成“大舰队”,带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截至10月底,在该市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427家,基本覆盖全部251个行政村,涉及茶叶、食用菌、蔬果、家禽、渔业、花卉、经济林等10多个领域。其中有注册商标的42个,列为省级示范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列为宁德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5家,宁德市级龙头企业1家。累计注册资金16.72亿元,发起人2556人,涉及农民社员2.93万户,带动农户5.86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