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闻网消息(朱乃章)“手脚慢一点每人一天可编2担(4个),手脚快点一天可编3担(6个),每担竹筐销价25至30元,且不愁销路,除成本外平均一个月有一千多块钱的收入。”年过古稀的后俊村村民马宏华一边编织竹箩筐,一边满面笑容地对笔者说。(图为马宏华父子正在编织竹筐场景) 日前,笔者在福鼎市点头镇翁溪村的后俊、柘坪、桥坑等自然村看到,不少农户家中堆放的竹子、竹片、篾条以及男女村民忙碌编织竹箩筐的身影。 据了解,点头镇翁溪村的东山下、柘坪、桥坑、后俊、凤上岩等五个自然村拥有村民200多户900多人。村内毛竹资源丰富,村民历来有自己动手编织竹筐等竹具用品的传统。近年来,为提高当地毛竹资源的利用价值,村民们充分发挥祖传篾编手艺,将毛竹加工成竹箩筐,销往浙江苍南及当地的沙埕、嵛山等沿海地区。
当地村民每年除了春耕和秋收季节,其余时间就是加工和销售竹箩筐的旺季,有些村民甚至专门从事竹编加工,成为当地的竹编专业户。编织竹箩筐的农户家里都购置有着一两台破竹器,这样村里的男女老幼不但都能加工毛竹编织箩筐,劳动效益也得到进一步提高。村民通过竹编加工增加了收入,每年仅靠竹编加工一项可为村民带来近百万元的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