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下简称“中塑协”),搭建平台、邀请专家、校企合作、企业联姻。连日来,我市为即将在当地举办的“2015年第五届中国合成革产业论坛暨项目对接会”而紧锣密鼓筹备着。借力这一活动,旨在进一步放大我市合成革产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凝聚产业共识,引领产业向创新型、环保型、生态友好型产业集群“绿色”转型崛起。
我市合成革产业始于2005年,是我市工业首个过百亿元产值的支柱产业,在全国合成革产业中举足轻重。十年间,市政府把合成革产业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坚持“布局集中、产业集群、土地集约”的思路持续重视、扶持,稳步推进产业发展。目前,我市已发展合成革及配套企业52家,拥有干法线86条、湿法线94条、植绒线17条,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制鞋、服装、箱包、家具、体育用品、汽车装饰等领域,远销美国、俄罗斯、欧洲、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出口贸易值占总销售额的30%,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0%以上。2014年完成产量60.99万吨,实现产值321亿元,创税1.5亿元,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下转2版)(上接1版)业约1万人,已形成了革基布——聚氨树脂——合成革制造——皮具、运动鞋等制造“一条龙”的合成革产业链,产业规模、集聚效应突显。2011年1月,我市被中塑协命名为“中国合成革名城”、“中国合成革产业示范基地”。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市持续发力,制定《合成革产业转型升型清洁生产规划》,一手抓污染防控,全面推进生态环保型清洁生产的实施;一手抓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合成革产业向创新型、环保型、生态友好型产业集群“绿色”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据介绍,几年来,我市企业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在龙安、文渡两个合成革集聚区分别建立污水处理厂;总投资4800万元的龙安合成革固废处理中心项目及总投资8.2亿元的热电联产项目,正加速推进;污水、废气、固废等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日渐完善;同时配备在线监控设施,严格监管。从2013年下半年以来,合成革企业已累计投入约3000万元建设控污治污设备,全行业75%的企业已实现清洁化生产。
在严把污染防控关口的同时,设备改造、产品转型、工艺提升,开发无溶剂、水性合成革产品,发展生态功能性合成革,已成行业共识。
“走绿色生态之路,是合成革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企业不跟上,只有被市场淘汰。”福建五龙超纤有限公司行政副总姜祥鹏告诉记者,从2013年底以来,企业斥资1000多万元改造及添置了先进生产设备,适时开发透气性强、柔软度好的仿超纤合成革产品。目前,这一产品生产比重已占到企业合成革产品的40%左右,产品附加值提升了1倍。
作为闽东合成革行业首家自主推行清洁生产并通过省环保厅清洁生产中心验收的合成革企业——福建华夏合成革有限公司,主动与浙江优耐克等企业合作,在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的情况下,仍舍得投入,采用新工艺与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改进生产设备,使用清洁能源,用水性聚氨酯为原料打样实验生产水性面层与水性贴合层的EP生态家具内饰革与干式水性服装革等环保生态产品,并投入小批量生产,市场反响积极。
在福建隆祥皮革有限公司,运用新工艺开发的水性汽车内饰革产品也已投放市场,产品附加值提高至少20%。
福建省皮革和合成革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宁德市温州商会合成革专委会秘书长李振新告诉记者,当前我市作为县级的合成革产业发展水平在全国行业内位居前列,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开发高物性、生态型、功能型、高附加值为主的新产品,“绿色”转型,将进一步提升该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据悉,目前市政府、福鼎工业园区还与中塑协、世界500强企业德国拜耳公司等知名企业及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初步达成战略合作框架,通过运用水性无溶剂原材料、环保技术,转化科技成果、订单式生产,进一步引导合成革企业“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