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7公里的海岸线蜿蜒曲折,像一条舞动的彩练串起福鼎沿海上的颗颗明珠。
近日,记者搭乘游艇,沿着环沙埕港湾,从我省最北端的沙埕镇中心渔港向南启动,经龙安开发区10万吨码头、八尺门,到百胜新区,沿线风光旖旎,春潮涌动:高耸的吊机,庞大的集装箱船,忙碌的工人,挖土、填海、筑路、砌堤坝……沙埕湾畔“闽浙边贸工业园区”建设正酣。
“福鼎的潜力在南部,后劲在海洋,希望也在海洋。”由此,福鼎吹响了“东扩、南移、面海”的号角,构筑黄金海岸线、发展蓝色经济,成为了福鼎市强势崛起、跨越发展的现实需要。
(小标)产业临海 打造闽浙边贸工业园区
沙埕港是我省最北端的重要口岸,水陆交通南联北接,温福铁路、沈海高速公路和104国道纵贯全境,是连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交通枢纽,直接经济腹地有浙江南部、江西省的东南部、闽北和闽东地区,商贸往来十分频繁。
着眼于新一轮的大发展大跨越,福鼎市提出,依托良好的区位、港口、岸线、资源等优势,按照“一次规划、整体成型、分步实施”的原则,全力打造融商贸、疏港物流、临海工业、滨海游乐、宜居商住为一体的“闽浙边贸工业园区”,努力构筑闽浙边界最具活力、最具竞争力的项目承接平台。园区规划建设20.6万亩,分六个组团推进。
本着“规划为先”的基本理念,福鼎市科学定位产业发展方向,保护好港口岸线、前沿海域和后方陆域等资源,先后编制完成了《沙埕港船舶工业选址规划方案》和《沙埕港区开放水域及航路研究报告》,进一步细化临港产业布局和功能区划,保障港口、产业、物流园区的用地需求。
纸上蓝图“落地开花”。在双岳项目集中区,回归家乡的周宗佑投资了20亿元建设一个工艺品公司,专门从事西方圣诞节礼物生产。“选择回归福鼎创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周宗佑告诉记者,他在广东一直从事工艺品外贸行业,这一行业技术含量不高、竞争激烈,近年来利润空间逐年萎缩。如今,他与外国客户开展技术合作,落户福鼎从事工艺品研发与生产项目,该项目属国家重点支持的外贸新兴产业,依托福鼎的天然条件,他的企业实现了华丽转身。
“打造闽浙边贸工业园区,不是简单地承接长三角的工业转移,而是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招商选资,抬高企业科技、环保、规模等方面的门槛,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升级、铸造产业集群。”福鼎市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人说,不少浙南企业已在福鼎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步入高新技术企业行列。
在备湾,海西第一座核电站——宁德核电站的1机组已经商运半年多,2、3、4号机组目前已经完成工程总量的90%以上,将于明后年投入商业试运营,这是福鼎向打造国内重要能源产业基地迈出的重要一步。包括核电在内,16家高端产业项目已签约落户福鼎,华正新能源、蓝星等3家企业第一期项目已经投产。
穿行于福鼎沿海,一个个重大项目令人目不暇接,昔日荒芜的滩涂正焕发出新的生机:福华合成革有限公司刚投产,订单不断,所有生产线全部投入满负荷生产;福丰镍合金项目总投资18亿元,年产30万吨镍合金,总工期为5年,一期工程将于明年投产,投产后可年产镍合金10万吨,实现年产值18.5亿元,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可达80亿元;立新造船、创恒造船等船企建设加速推进,主要生产国家重点鼓励的远洋渔船、大型船舶、工程船等。至“十二五”期末,福鼎临港临海产业集群产值将突破1200亿元。
(小标)城市面海 再造一个生态宜居新福鼎
作为“福建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市”和“全国十大县级活力城市”的福鼎市,因海而兴,借毗邻温州港与沙埕港湾的特殊区位,赋予成为海西中小城市群中高端新城的发展憧憬。
在薛家山隧道施工现场,与轰轰作响的机械作业声音混合在一起的,是旁边的双岳工业项目集中区内机器运转发出的声响、沙埕港内湾潺潺流动的水声,合奏着雄浑铿锵的交响曲。薛家山隧道是“东扩南移面海”发展战略的重要节点工程,总造价7600万元,今年贯通后前岐镇进入城区的路程从25公里缩短为15公里,从而快速融入百胜新区。
面海、面海,福鼎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06年的10.5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6.5平方公里。滨海新城建设,已经从“点”的挖掘加速扩展到“面”的推进。据介绍,福鼎今年城市建设战役共安排57个项目,总投资119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3.8亿。其中,城市建设“三加三”工程为重中之重。
“三加三”工程(即桐南片区、桐北片区、环城北路三个老城区建设项目,玉塘大道及八尺门大桥、梅澳大道及铁锵大道、内湾大道及内湾大桥三个新城区建设项目),配套完善城市园林、夜景、环卫、公交、燃气、排水等综合服务设施。其中将加快海湾新城、百胜新区、中汇广场、建都兴天地、铂金华城、滨江时代城、建都财富广场、鼎融写字楼、彩虹新区等续建工程。另外,将建设小商品市场和化油器两个专业市场,带动整个城市商业、金融、贸易的聚拢,营造专业产品贸易氛围。新城区建设上,将注重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合理控制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引导公共建筑相对集中建设,提升品味。旧城区改造上,将注重保护历史风貌,完善城市功能,增加休闲活动空间,建设2至3条城市慢道。
“三加三”工程的实施将使福鼎的城区面积从16.5平方公里拓展为32平方公里,等于再造了一个生态宜居的新福鼎。福鼎正在雄心勃勃地迎接一个“城市面海”的新时代。
(小标)三群联动 点燃跨越发展的“蓝色引擎”
位于沙埕港区的杨歧码头3000米长的码头岸线上,两艘巨型集装箱货轮正泊在岸边。港区内,一台台龙门吊不停地升降腾挪,集装箱卡车往返穿梭。其后,绵延数公里的龙安开发区,30多家企业正忙碌地生产着,与龙安相邻的店下、太姥山小城镇已初具规模,人口规模达到10万,形成了一个百亿元合成革产业集群、一个50亿元船舶、机械与电子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带动就业近万人,这也是福鼎市近年来紧紧依托港口发展大产业,走城镇、港口和产业联动之路结出的硕果。
为了促进“港口、城镇、产业”三群联动发展,福鼎市以省级工业园区——福鼎工业园为龙头,以环沙埕湾区域为重点,引导企业向项目区分类集中,推动专业化、特色化生产,加快产业集聚发展,重点推动重化、食品加工、镍合金、核电风电等产业发展,逐步形成环沙埕湾马蹄形港口经济区域城镇群。
为了提高港口承接力,福鼎投资近6亿元先后建成了杨岐500吨陆岛交通码头一期工程、3000吨滚装码头、5000吨杂货码头和太姥山至龙安、八尺门杨岐疏港公路,启动建设龙安5万吨码头和沙埕港10万吨轮船进港航道工程,形成了沙埕港作业区年6000多万吨货物和200万箱集装箱通过能力。
港口的改善、城镇的扩张让产业集群效应凸显,汽摩配件、食品加工、石材加工、PU革等传统产业得到改造提升,镍合金、新能源、光伏电子、船舶修造、医药化工、制笔、造纸等新兴产业逐步培育壮大。PU革生产能力及技术标准处于国内较高水平,被国家确定为中国合成革产业示范基地。龙安项目区内形成了以树脂、革基布、无纺布、植绒和制鞋等上下游产业组成的城镇产业链。
三群联动,成为福鼎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强力“蓝色引擎”,大大缩小了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差距,让广大农村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有效实现了城乡发展政策一体化、服务功能一体化、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