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80、90天后,一斤就可以养到30来条了.”市海洋局水技站站长、福鼎市朝辉水产开发有限公司科技特派员王朝新一边从养殖池里提出网兜查看南美白对虾的生长情况,一边与记者交流道。
福鼎市朝辉水产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海水鱼、虾、蟹、贝类育苗、养殖加工生产与研究为一体的水产高新品种开发公司。2009年,该公司在我市率先引进南美白对虾高位池项目,实现工厂化、集约化示范养殖。位于店下镇大元当的苗种生产基地,便是该公司的重要养殖基地之一。如今,这里已经是国家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近年来,我市通过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大力示范推广,如今在店下、点头、佳阳等多个乡镇已经步入了南美白对虾实现工厂化养殖,大力发展离岸海洋经济,实现年产值数千万元的经济效益。
海产品可上岸养殖
大元当养殖基地坐落于离海岸有数百米远的平坡上。记者来到现场,眼前便是一大片用尼龙绳编织的网篷。网篷下是一口口一两亩大的养殖池,同普通的虾塘不一样,这种养殖池四周有的是用砖头砌成的,有的是用土堆围成的,形成一个封闭式的池塘,在池塘边一根根管道相连,池底下分部着许多氧气管,在动力机的作用下,水面上冒出一股股气泡,每个养殖池上还设置了一台增氧机。
“这种养殖方式,远离了海上养殖的束缚,实现了工厂化封闭式养殖,各种不利因素得以较好地控制。”王朝新说,传统的虾塘养殖,往往与滩涂、海域相通,很容易受到海水水质、气温、海浪、病害等多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不但成活率、产量受影响,还得负担很大的养殖风险。
如今,南美白对虾离岸养殖已经在佳阳、点头、店下等地大面积推广2000多亩,受前期投入大的影响,大部分的养殖基地设备相对简陋。而佳阳乡蕉宕围垦项目还开发出1000多亩的养殖池塘,由福鼎市朝辉水产开发有限公司、福鼎市铭益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以南白美对虾为主,混养大黄鱼、梭子蟹、花蛤、青蟹、泥蚶等海产品的封闭式立体化混合型养殖模式。
“一亩前期仅基础设施投入要高达10—50万元。”王朝新说,如果采用全封闭大棚工厂化养殖,可以实现全程控温、控水、控料等环节的先进水平,一般需要有实力公司或合作社进行规模化化经营。
效益良好已成新宠
“幸好有网篷,不然损失会很大。”福鼎市朝辉水产开发有限公司的一位股东表示,此次台风“菲特”的肆虐,已经造成紫菜、青蟹等海上养殖的重大损失,幸好他们的南美白对虾养殖采用离岸养殖的方式,基本保住了正常养殖,受损较小。
同传统的养殖方式相比,工厂化养殖除了前期投入成本大,其他的优势都十分明显。最关键的是在养殖过程中,各种不利的环境因素可以实现人为的控制和避免。同时,各个养殖池的独立性,使得在饵料的投放上,可以实现定点、定时、定量、定类投放,针对性强,节约了投放成本;并且病害的控制也相对容易。此外,在日常管理上,人工成本也少了不少。
“养殖池的水是用淡水和海上按照一定比例配对的,进行养殖南美对虾。”王朝新说,目前福鼎市朝辉水产开发有限公司第一次在我市试水高位置南美白对虾养殖。即将池的高度从原来的1.2—1.5米提高到2.5米,并在虾池池底铺上地膜,不用经常性清理虾池,养殖空间扩大了许多,成活率提高的同时,产量的增加尤为明显,每亩每茬产量高达4000、5000斤。
“现在合作社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一项一年就有200、300万元的收入。”点头镇江美小海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缪佑镐说,南美白对虾养殖已成为社员的一项重要收入项目。
如今,福鼎市朝辉水产开发公司的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达500亩多,企业年创产值18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