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槟榔芋高优栽培示范基地(何坑村片区)
村民在给黄栀子喷洒药水除虫害
贯岭镇何坑村,全村耕地面积870亩,其中种植福鼎槟榔芋400多亩,产值500多万元,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正是得益于槟榔芋这个特色产业,何坑村的广大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小康之路,人均纯收入达到了7770元。
“这几年镇上对我们这些农户进行了培训,让我们学会科学化种植槟榔芋,芋头的收成明显好了很多。”何坑村村槟榔芋种植大户谢世培说。据悉,近年来,贯岭镇充分发挥特色农业优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全力推进“一村一品”,大力扶持槟榔芋、黄栀子、有机茶三大主导特色产业,走出了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全镇农民也走上了致富之路,去年农民纯收入达8376元,比增17.8%。
重发展:建基地谋经营 提高竞争力
“分关1号”黄栀子果皮薄、个大感观好,栀子苷的含量达6.0%,是2005年药典规定的3倍。鉴于此,贯岭镇大力推广黄栀子优良品种“分关1号”的种植,在分关村、茗洋村、军营村、贯岭村、松洋村等建起了黄栀子生产示范和优质苗木繁育基地,并产生较好的的示范带动效益。据悉,目前,贯岭镇种植黄栀子面积达2万多亩,其中已成林1.2万亩,带动全市及浙江周边地区发展黄栀子种植4万多亩,2012年,黄栀子种植加工业总产值1.076亿元,药食两用的黄栀子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摇钱树”之一。
“我们在何坑村、透埕村、茗洋村、贯岭村、松洋村建立了槟榔芋高优师范生产基地,在文洋村、松洋村建立了有机茶基地。”贯岭镇副镇长朱国元告诉记者,目前,贯岭镇建立特色农业“五新”技术示范片、生产基地、展示田共10多个6000多亩。
良好的发展离不开产业化的经营。贯岭镇引进好口福、芋魁、旷野等5家福鼎槟榔芋食品加工企业以及福建康达、恒康两家黄栀子加工企业,专门从事槟榔芋和黄栀子的深加工与销售;还成立了45家农业专业合作社,沟通农户与市场,扶持、培育了14个农民经纪销售队伍,让特色农业产品走出家门,销往全国各地。
“为更好的促进特色农业的发展,今年我们在贯岭姚岙里工业片区规划建设生态农业园区。”朱国元如是说。据了解,该园区将围绕该镇山地农业资源和特色产品的开发,扶持创建一批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销售品牌化、运作市场化的农业加工企业,一期建设面积180亩。目前,生态农业园区的报批手续和规划编制已经完成,已开始园区的土石方工程,已引进落户企业1家,还有多家企业正在洽谈中。
提品质: 严把三关 保障质量
提高农产品品质,是让农产品卖个“好价钱”的最好方式。几年来,贯岭镇注重在提高农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带动更多农民致富。把好选种关、种植技术关和保险贮存关,就是贯岭镇在保障特色农产品品质方面采取的三个关键手段。
据了解,在选取良种上,该镇已建立标准化栽培技术高优示范基地及技术推广项目,通过提纯复壮等技术,提高种苗质量,防止各种病害感染。在种植技术上,该镇邀请科技服务队定期对基地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养成科学选种、水旱轮作、芋田改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科学水管、合理培土等的科学种植方式,解决生产上各种技术难题;同时加强对一大批新农药、新化肥、新耕作机械的应用,使得科学种植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亩产单产创历史新高。在保鲜贮存上,群众已积累了一套丰富的贮鲜及初加工技术,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季节性需求。
“以前在种植还是管理上,我们都是传统的方式,现在都是采用科技化的管理。比如,以前一亩地我们种植820株的槟榔芋,以为种植密度大,产量就高,其实不会。现在一亩地我们只种750株左右,产量反而提高了。还有在施肥、浇水等方面都比以往更科学了。”槟榔芋种植大户谢世培说,管理好了槟榔芋的产量和品质也就上去了,以前每亩产2000斤左右的槟榔芋,现在每亩产量可以达到3800斤到4000斤左右。
树品牌:实施带动战略 提高影响力
“只有打造农产品品牌,以品牌引领农产品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才能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进而促进一方经济发展。”贯岭镇在发展特色农业中思路清晰。为形成品牌优势,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该镇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强化管理使用福鼎槟榔芋“证明商标”、“原产地标志”和“中国驰名商标”,加强槟榔芋的品牌建设,强化槟榔芋标准化生产管理。同时通过举办“福鼎槟榔芋芋王大赛”和“黄栀子文化艺术节”,提高槟榔芋、黄栀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支持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和产品开发,促进加工增值,也是贯岭镇提高特色农产品影响力的有效措施之一。该镇有4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门从事槟榔芋和黄栀子的深加工与销售。其中,该镇的福建好口福食品有限公司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芋魁食品(福建)股份有限公司于2013年7月18日在福建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交易,成为我市第一家上市股权交易企业。
此外,该镇还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槟榔芋协会和黄栀子协会作用,做好槟榔芋、黄栀子的市场开发,加大槟榔芋等特色农产品的市场话语权。汪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