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收入还算可以,蛮做就是了。”在一次与喝小酒时,陈朝仁对目前的工作流露出了满意之态。作为福建绿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工人,他的职责是每天7点钟准时到工厂,从菇房里把成熟杏鲍菇搬运到加工车间,让其他工人加工。工作长度大约为8个小时,偶尔会有加班,但加班费照算,这样算来,每个月也有5000元左右的收入。
此前,这位店下镇亥窑村村民为了生计,曾走南闯北打工,凭着聪明和勤奋,收入还不算低,每个月一般能赚两三千块钱。这对许多在家务农的农民来说,算是不错的收入。事实上,除去房租、伙食费、门头等开销,到口袋的钱已剩无几。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日难。随着年龄渐长,回乡务事的念头时不时冒了出来。2011年从外地回乡办事的陈朝仁正好碰上“绿丰公司”招工,经过面试,最终成为该企业的一名员工。陈朝仁告诉记者,在村里打工,不用付房租,工作之余还可以种些蔬菜供自己吃,日子也蛮好过的。
据了解,像陈朝仁这样在“绿丰”农业公司打工的村民,仅亥窑村就达七八十人之众。他们每人每月收入少则2000多元,多则达到5000元。“如果我们村里没有这个工厂,单靠种些粮食过日子,生活肯定很拮据。”在“绿丰”农业公司打工的村民这样感慨。
笔者在店下镇亥窑村采访时,群众们都说福建绿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当地群众谋得就业渠道。这应该得感谢该公司董事长章学活。自小就接触到蘑菇,后来又几经闯荡,积累了丰富的蘑菇种植经验并拓开了销售渠道,后来主种植杏鲍菇,曾在成都等西南地区建立起了庞大的蘑菇种植基地和销售渠道。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回归工程”的感召下,作为土生土长的店下人,章学活毅然放弃了在成都的事业,回乡创业。
经过实地考察和反复论证,决定在店下镇亥窑村征地30亩,创办福建绿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本着“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的要求,以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和工厂化种植的生产思路,建成一个集科研、技术培训、开发、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化高效、环保、高科技生产的贸易企业,种植杏鲍菇。“当时我选择了种植杏鲍菇,主要是因为杏鲍菇的出产周期很短。”章学活说,事实证明,杏鲍菇以其味香,口感鲜美,营养丰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自投产以来,每天有10多吨的杏鲍菇销往上海、温州、杭州等地,年产值达到3000多万元。随着一期的成功投产,今年将计划投资1500万元,扩大杏鲍菇生产规模,届时年产量可达4000吨,年产值将达4000多万元。该公司以杏鲍菇标准化、无公害、工厂化种植,是我市较为专业的食用菌产业化一条龙服务提供商。
与此同时,2010年12月注册了福鼎市绿盛菌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100多户村民发展致富。□曾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