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凤为槟榔芋实施病虫害管理
6月,走进贯岭镇透埕村,天气炎热,然而绵延上百亩的槟榔芋撑着大大的叶片,长得郁郁葱葱。
“去年,最大的一个9斤多,在芋王争霸赛上获得品质奖。”已有20多年种植经验的张桂凤不顾田间炎热,仍为槟榔芋喷洒农药。
“今年槟榔芋长势很好,种了10多亩,全靠自己一个人。”张桂凤说,如果这一两个月没有台风等灾害性天气,预计农历十月左右即可丰收,亩产可达到2000斤以上。
如今张桂凤一家已经拥有了山前的一栋价值数十万的溜房,儿子今年参加高考,大学学费不用愁了。和张桂凤一样,乘我市大力发展槟榔芋产业的东风,村里现在已有70、80户农户以种植槟榔芋为家庭的主要收入。
贯岭镇作为槟榔芋种植大镇,以茗洋村、分关村、透埕村、何坑村为主的种植大村,占尽全市槟榔芋大部分市场份额。
贯岭槟榔芋独具砂质地土壤,产出的槟榔芋个头两头椭圆,中部圆直,形似炮弹,口感松脆,味香松软,风味独特,而深受市场的欢迎,市场价格也相对较高,品级高的每斤可卖到5元以上。
“但是近年来,各种物价的上涨,槟榔芋种植的成本也在不断攀升,令人担忧。”何坑村书记张响弟说。除了人工成本和物资成本抬高外,受当地的台风等灾害性气候的影响以及多年种植带来难以控制的病虫害,使得农民种植槟榔芋承受着比其他如茶叶、水稻等种植物更多的成本和更高的风险。
“槟榔芋比较金贵,要勤于管理,10多天就得打一次农药,半个月施一次肥,不然个头很难长大。”张桂凤擦去头上大汗说。
如果不是品质良好,槟榔芋或许在市场早已被价格优势打败。张响弟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如今武夷山、长汀、霞浦等地的芋头市场价格相对较低,与福鼎槟榔芋形成竞争之势。
有商家透露,尽管目前福鼎槟榔芋取得了“中国驰名商标”,但由于品牌影响力还不够,质优价高的福鼎槟榔芋常常被商家用外地芋头冒名顶替,扰乱福鼎槟榔芋市场。
“福鼎槟榔芋的独特品种主要在于鲜芋,直接煮熟后的独特口味,而经过工厂加工后的衍生产品,如油炸或烘烤的芋头干、芋头粉其口感,与普通的芋头没有多大的差异。”张响弟表示,这又是如今不少厂家倾向于用价格低的外地芋头或者品质差价格低的福鼎槟榔芋作为加工食品的原因,这将不利于提高福鼎槟榔芋的附加值。
那么福鼎槟榔芋是不是失去市场价格优势而受冲击呢?显然没有。根据近两年来,福鼎槟榔芋的市场价格来看,相对稳定,个头大的每斤可卖到4、5元,而个头小的每斤也能卖到2、3元。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村的槟榔芋绝大部分是裸芋售卖的,以生鲜煮熟的客户为主。很少卖给企业加工。”张响弟表示,每年收获之际,我市很多客户直接到村预定鲜芋,他们有的给个人食用,有的作为礼物相赠。这给张响弟来了灵感,于是通过合作社的形式,他们注册了“鼎农”的福鼎槟榔芋品牌,并带头引导社员将槟榔芋通过礼盒包装,打开礼品行销市场新渠道。
“大个的(槟榔芋)福鼎的特产店和市民都来购买,小个的有镇上的收购商来收购,卖到外地。”张桂凤说,这几年福鼎槟榔芋的价格都很看好。
然而鲜芋售卖,很大程度上受保质期的限制,而槟榔芋保鲜一直成为一项技术难题,为了拓展槟榔芋的新市场,福鼎商家还是一直不放弃鲜芋售卖的努力。
张响弟告诉记者,贯岭镇一个叫洪吉雄(音)的商家,曾经在福州开张特产店,开创切块售卖的形式,获得市场的青睐。
此外,贯岭镇另一个商家潘飞普(音)据说向台湾学到保鲜技术,去年创造了向台湾出口鲜芋180多吨的市场。
“目前温州得尔乐均瑶酒店开发出了槟榔芋饮料,以槟榔芋独特的风味大受客户青睐。预计仅这家酒店将消纳福鼎槟榔芋达300、400担。”张响弟说,他们在浙江有过多年合作的一家酒店,潜心于槟榔芋新菜品的开发,如今已开发出了8种菜肴。
这又将为福鼎槟榔芋找到了一块全新领域的市场。 □ 廖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