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琳镇四抓手积极推进山地农业经济发展:一是抓组织领导。将“三农”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重点工作,每年都召开专题会进行研究部署。镇财政每年列支300多万元用于农林水事务,其中农业科技投入30多万元。整合镇农业服务资源,设立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便民农业服务绿色通道,为群众和企业提供农业技术、信息、政策等方面的一站式服务。积极发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建设,初步形成翁江茉莉花、大赖南山柿、翠郊脐橙等七大农业生产基地,并辐射带动周边村发展。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每年举办名优水果种植、高产优质茶叶栽培等实用技术培训班20期。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近年来先后实施了翁江、沿州、白岩三条海堤和金堰水库以及翠郊、康山、小白岩三座小山塘水库的除险加固,不断改善农业发展条件。
二是抓载体构建。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富民增收,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的有效形式,坚持在强化扶持、加强宣传、主动服务、典型培育四个方面下功夫,为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目前,全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2家,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三是抓龙头驱动。坚持以工业化、市场化运作的理念谋划山区农业的发展,化资源优势为经济效益。目前,全镇发展翔安竹业、裕荣香茶叶、富民生态养殖等宁德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天鼎茶叶、绿源茶叶等福鼎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其中,翔安竹业有限公司年生产加工毛竹产品50万平方米,带动本地毛竹复垦500多亩,周边毛竹原材料由过去每百斤不足18元提高到现在每百斤33元,产业链延伸至磻溪镇、柘荣县乍洋乡等地;裕荣香茶叶有限公司拥有茶园3500亩,带动茶农近千户。这些企业在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我镇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是抓特色发展。在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山地农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逐步确立起“以茶产业为支撑,以名优产业为补充”的发展思路。作为福建三大红茶之一“白琳工夫”的发源地,我镇现有茶园面积近3万亩,落地茶企39家,年加工茶叶3300吨,红、绿、白茶产量均位居全市前列,产值达1亿多元。为进一步推进茶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我镇积极筑巢引凤,规划建设占地面积600亩,集茶叶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翁江茶叶加工集中区。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园区总体规划并与绿雪芽、绿源、春隆等5家茶企签订入园协议。在全面抓好茶产业发展的同时,做大做强名优水果、水产养殖、金银花、茉莉花、家禽家畜等特色优势产业。其中,全镇金银花种植面积2000多亩,实现年产值1600万元,玉湖金银花专业合作社依托金银花中药价值制成金银花茶,并成功注册“雷司令”金银花茶商标,被评为“中国生态农业千县万亩示范基地”;翠郊脐橙作为2002年从省农科院引进来美国脐橙51号品种,通过十年培育,形成种植面积1200亩初具规模,产品畅销闽浙市场,年产值近800万元,被列入我市“五大辐射基地”示范推广。 (本 办 李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