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义的现代管理是企业管理,实际上现代管理理念同样可以运用到家庭、团队、国家等许多领域当中,并且这些方法都是相通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管理学院教授,美国南哥伦比亚大学MBA课程讲座教授张应杭说道。6月8日,福鼎恒兴村镇银行迎来成立三周年,作为庆祝活动的“重头戏”,该银行与团市委邀请张应杭教授莅临我市做《儒道佛与现代管理》讲座,为我市党政机关干部和企业界人士送来一份“精神大餐”。
“如果西方管理学以‘术’见长的话,那么中国传统的管理智慧则以‘道’为尊,这是东方管理智慧的精髓。“道”字是“首”加“走”,所谓‘道’是用脑想好了再出发,是人生(包括企业、国家、家庭)的道路。”张教授说,中国传统智慧对现代管理水平的提升,从20世纪80年代,成为西方管理学界的热门话题,中国的“道”流行于西方。
儒家有儒家之“道”,道家有道家之“道”,佛家有佛家之“道”。那么这些“道”在现代管理中如何运用呢?张教授指出,它们三家都有三件重要的“法宝”,可以概括为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中的三大德治原则;道家文化与现代管理的三大自然法则;佛家文化与现代管理中的三大觉悟法门。
张教授认为,现代管理中,要引导人对核心价值观的判断,一个人在团队中要明确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团队要‘悟道’,不然就成‘团伙’了!”张教授说。
儒家三大德治原则
“儒者,人之所需为儒,人与动物的最重要的区别就是人有道德的需求,无德的民族是没有灵魂的。”张教授说,儒家是推崇道德的,认为道德是做人最重要的原则,没有道德,企业就成问题,做出各种没有德性事情,危害社会。
张教授认为,儒家的德治主要体现在“仁”、“和”、“中庸”三个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仁者爱人
“‘仁’两个人,自己和别人,要求我们要有谦让之心、恻隐之心、同情心、正义感,要有爱别人的能力。”
做企业要有三德,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仁者不忧。缺乏仁者胸怀,团队无法建立。智者不惑,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是带不走钱的。勇者不惧,企业要担当。“仁者不忧,做企业不能只考虑自己,快乐与财富没有直接关系。”张教授认为,以人为本,在当今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的管理理念,这一思想最早起源于儒家所主张的“仁道”。
企业的长久发展,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撑,而具有人文关怀的企业文化会给企业带来发展的无限动力。
关键词:以和为贵
“儒家文化极其推崇和合之道。”张教授认为,以和为贵首先要做到体谅别人,包容别人,上下级关系态度要谦和、容忍。“为人,为商要坚守‘和而不同、和而不流’(不跟潮流)的原则。”
或许“和”在当下最具体的表现,应该是提倡和谐社会,这要求人与人要和谐、企业与企业要和谐、企业与政府要和谐。而这种和谐应该建立在相互信用、相互诚信的基础上,而最基础的信用应是金融信用,建立和完善个人金融信用、政府金融信用和民间金融信用体系非常重要。
关键词:中庸之美
张教授认为,儒家文化中,中庸之美,集中体现在“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的做事方面原则。
然而,当今的社会浪费盛行、公款吃喝,贪杯、贪玩、贪吃、贪睡等等不良现象在家庭、企业、官员中还是很普遍。“做事不能太绝,事情做过了,企业就要倒了。”张教授说。
如果盲目贷款扩张、欠债不还、弄虚作假、偷逃税款等等,那么企业就会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