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利用休渔期修补网具
“去年10月份我刚刚将渔船换成250马力,现在每次出海可以放300至400张网,主要捕捞参鱼和螃蟹,如果运气好一次可以赚2万元,加上政府每年补贴的十几万的燃油补助费,我们现在越做越有信心”。 沙埕镇官城村渔民邱开初说。
邱开初从2001年来到沙埕集镇,从事渔业捕捞,从最初开50马力的渔船单枪匹马出海到现在拥有250马力的大渔船和十来个人的小团队;从最初的居无定所到建起了新溜房,“这全靠沙埕的这片海了。”
沙埕镇具有得天独厚的海洋渔业资源,拥有1.4万多亩的浅海和滩涂,海岸类型丰富、近海水域较好,近年来,沙埕镇政府立足海洋优势,积极发展海洋捕捞业和海水养殖业。近年来,渔业产量增长明显,2012年渔业总产量达7.9万吨。现有各类养殖网箱2.37万口,养殖面积1.3万多亩。海上运输、轻网、流刺、笼捕和远洋灯光诱捕等作业方式广泛推广,远洋灯光诱捕船只达34艘。
水生村养殖大户刘刚勇说道“今年我家有80口网箱,每个网箱大概放3000条鱼苗,只要成活率能达到四成,纯收入大概是2000元/口”。
沙埕镇水技站站长陈金明说:“养殖渔业是一项具有一定风险性的产业,投资效益回报较慢,我镇从完善3个机制(水域滩涂使用机制,渔业权机制,财产保险机制)来增强渔民的抗风险能力,消除养殖者的后顾之忧,同时抓紧3个转变(从产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无标生产向标准化生产转变,从分散单一型向规模集约型转变)把渔业养殖做大做优做强,实现效益最大化,让养殖者增产增收,不断满足人们的市场消费需求。”
此外,沙埕渔业的快速发展还得力于注重新技术引进,一方面加快渔船更新改造,官城、南镇、水岙等自然村发展大马力的现代化钢质渔船,捕捞范围从台山以东的238海区向更远的海域扩展,推进了远洋捕捞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倡导推广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引进鱼类新品种,大力养殖市场上热销鱼类品种,提高竞争力。
沙埕渔业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形成了以本地渔民的捕捞-收购-运销为主的营销模式,他们是连结产品与市场的桥梁,通过在养殖区、码头、捕捞海域收购,然后统一运往三沙、福州、苍南、青岛等地销售,这种统一收购,冷藏,运输模式不仅缩短了产品投入市场的时间,而且还带动了当地一批专门以收购为主的渔民。除了本地的收购商,也有外地的经销商过来收购,为保证海产品新鲜,第一时间运送到市场,他们会把渔船直接开到作业海域,如台山、星仔岛等地进行收购,通各种灵活的营销方式,加强市场的竞争,利用市场价格的杠杆作用,提高渔民的收入。
沙埕镇党委书记蔡建卫说:“我镇坚定不移的实施‘渔业立镇、港口强镇、工业富镇、旅游兴镇’战略,突出渔业主导地位,积极服务渔业生产,探索发展现代渔业。” □ 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