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雪玲
核心提示:福鼎紫菜栽培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和专家考察已有700多年。因其口感脆嫩、鲜美,品质优良而广受消费者青睐,是福建省的名贵特产之一,也是当地渔民增收致富的主要品种之一。
向海而兴,开海而盛。随着福鼎市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福鼎紫菜产业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自2008年起,福鼎市以改进养殖技术,建立专业交易市场为努力方向,积极探索紫菜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紫菜产业带来什么——
影响10多万人就业和生活
2月22日,福鼎市太姥山镇小筼筜村的码头,已没有了往日的繁华与喧闹,仅有的一些收到第七水紫菜的养殖户,与商贩正在交易当天采收的紫菜。
养殖户毛维镇说,今年自己一人养殖了8.5亩的紫菜,第六水紫菜已经全部收成,卖了5万多元。村里最多的一户养殖紫菜50多亩,一年收入可达50万元以上。
位于小筼筜村的福建福鼎市海川食品分公司,一天则要收购15吨的鲜品紫菜。副总经理谢谋强介绍说,公司的主要产品为海苔,一天能够生产海苔50万张,一年要向养殖户收购1500吨的鲜品紫菜,加工生产海苔4000万张。
而在另一个紫菜主产区沙埕镇大白鹭村,全村298户几乎全部从事与紫菜相关产业,其中100多户村民养殖紫菜3300多亩,推广机械化打桩和收割作业,全村购置紫菜收割机40多台。2012年仅养殖一块产值达1500万元,养殖户户均毛收入达15万,纯收入达12万元左右。
福鼎紫菜协会会长赖平玉说:“福鼎紫菜栽培面积5.3万亩,紫菜加工企业130多家,年产干品紫菜8000多吨,行业总产值达6亿多元,已初步形成了闽东北及浙南地区紫菜育苗、养殖、加工、交易、流通的集散地。
如今在福鼎,紫菜产业直接惠及全市7个乡镇38个行政村3万多人,间接惠及全市10多万人。福鼎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紫菜养殖基地县市区之一。福鼎紫菜业人一直有个梦想:江苏南通条斑紫菜
紫菜产业现状如何——
流通不畅,深加工是“短腿”
福鼎市太姥山镇日岙村番歧头自然村的林祥某一家,今年养殖了80亩紫菜,儿子林光祖从2007年起,办了个小作坊式加工厂,加工紫菜,一天能产干品紫菜1.5万吨。在福鼎,像这样用“土机器”烘制的小作坊式紫菜加工厂有70多家。
而采用自动化生产线的紫菜加工企业只有60多家,其中一次加工全自动生产线26条,二次加工生产线3条,半自动生产线32条。福鼎紫菜平均每公斤价值只有60元,而江苏南通平均每公斤紫菜价值达150元。
福鼎仅有的一家紫菜精深加工企业——福建申石蓝食品有限公司,拥有全自动二次加工生产线3条,育苗科研基地7000平方米,以公司+农户模式建设的养殖基地5000亩,年加工“申石蓝”、“九州石蓝”牌即食海苔和快速汤料系列产品1200吨,出口日本等东南亚几个国家,年产值1.3亿元。
赖平玉说:“福鼎全市大小紫菜加工企业130多家,仅有几家有商标注册,但大多以初级产品投放市场,深加工严重短腿,对二三产业发展贡献不够,不能使效益最大化。”
福鼎紫菜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远不止这一个。林光祖生产的一吨干品紫菜售价约5万元,这让他十分苦恼,“我们的干品紫菜一斤售价约20元,而到了终端销售,一斤紫菜可以卖到50元以上,丰厚的利润都让销售商赚走了”。林光祖想成立一家正规企业,但是,门槛太高、没有扶持政策,让他只能望洋兴叹。
利润低的情况下,林光祖还面临另一个问题:市场的无序竞争。林光祖介绍说,养殖户紫菜一收上来,直接在码头进行交易。市面货源紧缺时,原藻掺水作假,市面货源充足就相互杀价等情况十分普遍。
紫菜产业的前景和出路——
改进养殖技术,建设交易市场
嵛山镇紫菜养殖户陈玉艳今年种了15亩紫菜,其中2亩应用冷藏网技术试验。他说:“目前正常养殖的紫菜都已收成,而经过冷藏后的紫菜相对延后,平均产量高出正常养殖近15%,出产的紫菜光泽度好、韧性好、菜质细嫩,卖相很好,即使增加冷藏费,收益也比正常养殖高。如果遇到高温、绿藻等不良天气和病害影响,那相比大面积烂苗造成的损失,得益更是可观。”
赖平玉说,这几年虽然通过完善养殖技术、规范苗种质量、统一种植时间、集中采摘季节的方式,尽量降低生产风险。但紫菜出苗在白露前后,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导致海水盐度降低,过高的水温和气温都可能导致烂苗,紫菜生产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2008年,福鼎市发生紫菜烂苗后,市扶贫协会、紫菜协会等单位,多次组织养殖大户到江苏南通、如东县等地,对当地紫菜产业进行考察,学习相关经验。
在考察中发现,江苏条斑紫菜生产区冷藏网技术应用十分广泛。条斑紫菜年生产量近1.3万吨,其中约2/3产量是经冷藏网生产,冷藏网养殖已成为江苏条斑紫菜生产的主要运用技术。
福鼎坛紫菜的养殖,能不能运用这一技术?2009年,福鼎市政府成立紫菜养殖应用冷藏网技术试验项目协调小组,开始小范围进行紫菜冷藏网技术的试验。去年全市冷藏网技术试验养殖紫菜18亩。
2012年6月,海川食品有限公司投入40余万元,在太姥山镇下浪头修建了一座冷库,专门用于坛紫菜冷藏网试验。赖平玉说:“应用冷藏网,只是增加了一些冷藏费,每帘大约增加成本1元左右。至于冷藏库可以由一些上规模的紫菜加工企业承担建造。像海川公司就是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与养殖户签订供销协议,为养殖户提供冷藏服务,保证紫菜生产安全和品质。”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这一驱动器。赖平玉认为,福鼎紫菜养殖面积占全省四分之一,拥有“申石蓝”、“石兰紫菜”、“筼筜紫菜”等多个品牌。有了紫菜专业市场和规范经营,便可以“筑巢引凤”,吸引更多紫菜精深加工企业入住福鼎,吸纳闽浙两地紫菜产品运进来交易,其增值效应不可估量。但建一座市场涉及用地、工程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物流等多方面问题,需要政府牵头成立有力机构来推动。
而在紫菜主产区店下镇,早几年就有计划建设紫菜交易市场,店下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余建铭说:“2003年,江苏省紫菜协会制定通过了《江苏省紫菜交易市场交易规则》。规定所有紫菜交易必须在如东、海安、连云港3个省属紫菜交易市场内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好的交易市场不会成为‘空巢’。”据了解,江苏如东天一紫菜交易市场是由120多家会员集资1200万元建成。但建设紫菜交易市场存在用地成本高、收益慢、融资难问题,令很多投资者望而却步。
对于福建省紫菜交易市场建设空白,当地的紫菜养殖户及有关企业呼声很高。“没有紫菜专业市场,干品紫菜都要运到邻县浙江苍南农贸市场交易,常常遭遇压价。希望政府尽快建设紫菜交易市场,保障菜农利益”。对于常年从事紫菜加工的林光祖来说,遗憾之余更多的是期盼。
赖平玉说,专业的紫菜交易市场一旦建成,不仅提供销售服务,还将提供贷款结算服务、技术服务、产品质量要求服务、信息服务等全方位的服务。在赖平玉看来,市场与产业发展关系密切,它是中小企业产品流通的平台。交易市场不仅是一个中介服务中心,信息传输机构,而且是地区紫菜产业发展的指挥中心、智囊决策中心和监督管理中心。建立紫菜交易市场能使市场体系趋于完善,有效协调生产与国内外两个市场的供需关系。
紫菜养殖面积不断扩大。
小筼筜村码头火爆的交易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