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两次来方家山,只是为了“听歌会”。方家山是畲村,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家家开门迎亲,置酒高会。畲族爱歌能歌,这样的场合自然少不了对歌盘歌,亲朋好友,男女老少,你唱我和,又揪三捉五,各各成组成团,对阵“厮杀”,“斗”起歌来。这天是畲族乌饭节,家家户户还要采集乌稔树叶,蒸煮乌米饭,与亲友共享。习俗流传数百年,远近十里八村都知道:方家山过三月三,好热闹。十多年前,村两委动起心思,想借助方家山位于太姥山景区境内的优势,把旅游搞起来。从哪儿突破?不约而同地想到:三月三。当时的村党支部书记叫钟金水,一个纯朴敦厚的畲家汉子,一心想着为乡亲们闯出增收致富的新路子。他给我寄了请柬,邀我参加第一届方家山三月三畲族歌会。那还是我第一次听到方家山这个地名。第二届,我也参加了,第三、四、五届,方家山村仍真诚相邀,因为有事,不能赴约,颇觉得有些遗憾。
我本应理所当然地想到茶对于方家山的分量。第一届歌会,舞台背后就是茶山,我拍的数十上百张照片中,最好的一张,是两个身穿畲族凤凰装的少女在茶园放歌的情景,被《福建日报》采用,之后又屡屡出现在各种画册中。然而我还未把茶与方家山联系起来,歌会的主题似乎也并未关注到茶。今年三月三之前,收到方家山村的请柬,看到请柬上写着“方家山村第五届三月三畲族歌会暨首届白茶故里文化节”,心里没来由地一阵激动。细细一想,明白了,万千色彩源于红黄蓝,畲族、旅游、茶,就是方家山的三“原色”,缺了茶的方家山,是不丰满的。
畲村大多在山区,吃饭靠蕃薯,生活用度靠茶叶,这是过去畲族乡村的共性。方家山也不例外,祖祖辈辈开荒种茶,家家户户都有几丘茶园。山区,恰当的海拔,原始的生态,方家山出产的茶叶品质因此比别处要好。绿雪芽是福鼎最有名的茶企之一,老板林有希满福鼎寻找,找到方家山时,仿佛终于找到了“梦里寻她千百度”的那个“她”,欢喜地在方家山建生态茶园基地和白茶山庄;方守龙是福鼎茶界的一个奇人,多年潜心钻研茶树栽培、茶叶生产工艺,对茶树生产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却对方家山情有独钟,在这里创建自己的“实验园”。这么好的地方这么好的茶,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村民们延续着祖辈的生产方式,粗放种植,采茶卖叶,不多几家加工小作坊,也只是用原始工艺加工成家常便饭式的半成品。
钟金水还来不及想到茶,准确地说还来不及思考如何把茶文章做得更好。他父亲早年是太姥山林场所属茶厂的一名制茶师,他初中毕业后被吸收到茶厂工作,他家也有上辈传下来、父辈垦种的几亩茶园,对茶,他很熟悉了。但更急的是路,是把乡亲们从山旮旯里搬出来。全村有13个自然村,这儿一处那儿一堆,大的几十户,小的十几户几户,村所在地就够偏僻了,那些自然村更甚,比如一个叫横坑的,一条草径七里八拐,走近2个小时,才能走到村部。借助造福工程、扶贫攻坚的政策东风,钟金水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实现了把13个自然村集中搬迁到方家山、外洋2个自然村的目标,两村紧邻在一起,旅游公路穿村而过。解决了这些事,钟金水就要考虑乡亲们的生活出路问题了,他想到旅游,也想到茶。于是办三月三畲族歌会,发动村民改造旧茶园开辟新茶园。
方家山渐渐亮丽起来,热闹起来,村民们的日子渐渐红火起来。钟金水却又有了别的考量。他对茶上心了。眼看着福鼎白茶产业风生水起,效益日升,他坐不往了。方家山的茶叶有口皆碑,现在又有了国家级龙头茶企绿雪芽,有了茶叶专家方守龙的“实验园”,是方家山茶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打响品牌的时候了。这不是他钟金水一人一家的事,而是乡亲们共有的事业,他要做的,就是领头,做示范,开新路。
2011年,钟金水创办了方家山畲家茶叶专业合作社和畲茗香茶业公司,注册品牌商标“妙惠老锺家”“畲泡香”“美毫王”。鲜叶品质优良,又用心做茶,钟金水的茶叶很快就有了名气,先在福建省第二届少数民族名优茶评比中摘得金奖,再在宁德市第六、七、八届茶王赛上两度拿下“茶王”,另获2个金奖和1个银奖,畲茗香茶业也先后被评为福鼎市、宁德市龙头企业。他因为茶还上了一回央视。
钟金水性格内敛,脸上总是挂着谦和的微笑,与人交流,听的多说的少。我从他不多的话语里摸到他的心思,从他的日常里体会到他的执著。牵头发起成立专业合作社,是尝试,带着一小部分村民共同创业,有所成有效益后,他就想把步子跨得更大,把方家山的白茶做成一个大品牌,让全村乡亲都从中收获更丰厚的效益。他的计划是,成立一个合作联社和一个协会,把全村的茶企茶人茶农拧成一股绳,自律自强,抱团发展,共同打造生态、文化的方家山畲家白茶品牌。今年三月三歌会,方家山畲寨生态白茶合作联社、福鼎市茶业协会方家山分会正式授牌成立,钟金水众望所归,被推举担任联社理事长和协会会长。
“这个名字好,有金有水。”我对钟金水这三个字产生了兴趣。钟金水笑了笑,却扯到另外的话题。
“畲家人一生都离不开茶。”他说。“婴儿出生,要把茶叶、昌蒲、艾草混在大锅煮,用热汤为孩子洗浴;男孩第一次理发,要用茶汤洗头;阿妹出嫁,要带一包压箱底的白茶,阿妹阿哥结婚行拜堂礼,堂前案几下要备一个炭盆,盆里有茶有米有盐;老人过世,头枕下垫一个包,包里放茶和米……”
我也是畲家人,对这些习俗却一无所知,听他讲述,惊奇之余,更多的是沉醉,入口的茶水仿佛有了畲家老酒的味道,意蕴隽永,深藏着一个民族的人文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