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绚丽,桐江夜色 林秀链 摄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2017年9月29日,在第七届世界地质公园文化旅游节暨第十届太姥山文化旅游节主办会场福鼎江滨上,四十三位书画家临流赋诗、挥毫泼墨,共同创作了《诗意桐江》图。
咸集书法家十八人有罗一鸣、王新生、史世平、陈昌平、杨青、张航、何发钦、卢成雄、林本数、张昌熙、吴笑咏、吴颖、范文川、钟晓明、林启奖、林家茂、郑承佐、贯之;画家二十五人有罗健、马婉玉、林伟、陈瑞麟、高传江、王宝基、郑家盛、庄美丽、高剑峰、林秀链、郑清清、陈永斌、夏冰、江山红、卢兴灵、叶辉、谢作琴、施建红、欧阳长鹰、陈华童、董力川、唐新福、张卫华、夏新峰、夏进钦。
长卷由标题、铭文、画面、诗词和后记五个部分组成。采用国画技法,融诗书画于一体,尺幅:纵60厘米,横6600厘米,白色宣纸,卷轴。罗一鸣卷首题“诗意桐江”四个隶书大字。王新生、罗健、马婉玉对长卷进行总体构思与设计,统筹布局,界定格调,对长卷需题留的传统诗词进行了筛选与调配,现场创作历四个多小时收笔。
图卷以写实手法,绘就桐江自然山川、风土人情、民俗物产。桐江是福鼎的母亲河,发源于境内的金尖山,自西北往东南汇入南溪,一路东下至马尾矴埠潭、龙埠、宫下潭,南折乌溪,逾水北至山前,浩浩荡荡奔入东海。清乾隆福宁知府李拔《桐江》诗:“桐山夹峙海门开,千里双江倒泻来。谁向中流资砥柱,洪波万顷一齐回。”已写足了桐江的气势与神韵。
《诗意桐江》长卷(局部) 福鼎画家创作
桐江沿岸层峦叠嶂,山峰拱翠,自然人文最为称著的是“桐山八景”,历代文士皆有题咏,成为具有人文化的名胜古迹。桐山八景诗首次列入《福宁府志》中,有石湖春涨、莲花曙月、玉塘秋色、龙山霁雪、绘坪渔火、御屏积翠、双髻凌云、栖林烟雨。以清福宁知府李拔、福鼎县令萧克昌、光泽县知县吴名夏、福鼎县训导童珩的同题诗共三十三首组成。其中玉塘秋色增补桐山书院山长黄瑞鹤、绘坪渔火增补举人张为霖的同题诗各一首。后来的文人雅士,还增补了昭明夕照、圆觉晓钟两景,这样桐山其实有十景了。
桐山景诗是弥足珍贵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寻访历史遗迹,吟诵诗篇,仍能感受秀丽的风景。在这组诗中出现柳浪、桃花、碧莲、菡萏、藕船、稠桑、菊黄、绿杨、丹枫、芙蓉、紫荆、梅花,众多的花卉林木,色彩斑斓。堤坝、津渡、石桥、远浦、渔庄、田畴、湖泊、池塘、村墟、沟壑、飞瀑,村落旷野,城郭山庄,构成宁静幽远的山水田园。
长卷以桐江为背景,撰写诗文,拓展意象,描绘大地自然风光,尽展福鼎历史人文、山海景观。图卷共绘就三十多处代表性自然人文,有分水关、昭明塔、龙山、桐山溪、玉塘古城、过海石桃花林、沙埕港、翠郊民居、白茶山、太姥山、古镇秦屿、赤溪杜家堡、渔井海岸、瑞云禅寺、石兰古堡、嵛山海岛及特色民俗和地方物产。书写历史诗文十余首,有唐薛令之《太姥山》、明王宇《秦屿》、明张煌言《三过沙关》、清李拔《桐江》、清俞樾《过分水关》、清吴名夏《龙山霁雪》、清翁赞臣《春晴茶市》、清江本侃《游瑞云》、清黄瑞鹤《玉塘秋色》、民国杜琨《九鲤溪》。选写太姥诗社作者的诗词有王恒鼎《过海石》、陈宜丁《七绝·八尺门大桥随感》、郑斯汉《临江仙·渔井海滨夏夜》、陈承宝《鹧鸪天·访石兰古堡》。
王新生行楷《福鼎铭》全文:“禹铸国器,以安邦治;邑立宝鼎,乃励民志。鼎之象,去故取新;福之本,泽被苍民。鼎革恒持,万福并臻。幸居福地,更造福祉。千年愿景,百代腁胝,海滨邹鲁,文明昌炽,拼搏争先,精神耀熠。夫社会之发展,在于开拓,唯团结拼搏,始成伟业;时代之进步,充满竞逐,须鼎力争先,方据前列。凡我邑子,当以鼎誓,锐志进取,永无退止!丙戌夏季,薛宗碧敬撰。”
《诗意桐江》长卷创作现场
史世平行书《记诗意桐江后》全文:“夫人杰乃地灵之所生,江山之所寄,桐江旧称桐山溪,发源于闽浙边界,居鼎邑上游,百折而汇于沧溟。其势若矫龙,浩浩乎江阔水远;江岸缭绕,郁郁乎八景增胜。汉武帝敕封太姥‘天下第一山’,海岳钟祥,甲于东南。高铁、雄关蹲踞;江流、岛屿洄环,诚山海之大观矣!乃集鼎之工诗书画者四十七人,于今岁桂月累次采风,尽展习俗物产、海丝风情;几易其稿,阅月而作磅礴长卷,盛时盛事,谨为之记。丁酉八月,草堂山人沐手敬撰。”
《诗意桐江》是诗词、书画家们集体智慧的结晶。书画作者秉持“万法归宗,笔墨求真”的创作理念,用心、用情对待创作。发挥每个作者的人物、山水、花鸟特长,以传统水墨技法,主图以仰视为主,突出重点意象,并以鸟瞰方式表达桐江的水墨情趣、现代建筑景观、生态景致,并从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及城市设计者的成就。也从中获得许多画理,巧妙处理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有机整合,在巨幅作品中提高画面把控能力。
图卷以讴歌人文景观为基调,围绕“山海大观,甲于东南”主线,展现沙埕港、嵛山岛、台山岛、牛郎岗沙滩、畲家茶山、传统村落及历史人文胜迹、民间民俗。融入海丝文化、朱子文化、白茶文化、畲族文化、旅游文化,同时撷取高铁、高速、楼盘建筑等现代意象,将福鼎山海人文自然诗意地描绘出来,有明显的闽浙边界地域特色,具有时代特征和意义。长卷体现书画家们对本土文化的深刻理解,善于萃取精华、汲取能量,展示了福鼎文化的魅力。
长卷构思巧妙,布局起伏跌宕,连绵浩繁。以俯瞰式构图,从闽浙边界的分水雄关起始,沿溪江两岸,往东南沿海,直到福鼎“南大门”硖门石兰,关隘、城堡、江流、河海及自然风物,一一描绘。图卷以画面为主,大量留白,诗书题留,相得益彰,有笔落天外之妙韵。其形式以横势为主,形成块面,创作过程中突出每段重要节点,整个画卷起承转合,高潮迭加,节奏明显。整体画面清新自然,气势磅礴,意境高邈,浓郁的文人画色彩,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冯文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