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过海调歌手在双华对歌 冯文喜 摄
畲族歌手李圣回熟悉民歌,善于传唱。我们想深入了解畲族的过海调,他能侃侃而谈———
“过海调的发音发声主要方法是用假声来唱,假声也是畲歌演唱的主要技巧。它是有别于畲歌另一个唱法即真声而言的一种演唱曲调。
畲歌中的真声也叫作平唱,就是什么字就唱什么声,因此,人们往往将平唱称为念声,或念唱,与念书没有什么两样。但假声则不同,它的发音方式靠的是丹田运气,气息自腹中往上运行,渐到咽喉,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所凝集。运行到口腔,与舌尖相抵,气息被调控住了,而后依照传统民歌的演唱音律、节奏、形式,将过海调演绎得淋漓尽致。
演唱过海调要有天赋,要对畲族民间音乐有一定的理解与感悟。它形成音调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唱词中伴有呜、呜喂。看我作示范演唱:表兄生好———呜———实当才———呜———喂,实在长好———呜———你一个———呜———伊。过海调又称呜喂调,是福鼎、苍南沿海一带的畲族民歌主要唱法。”
从目前初步调查了解情况看,能传唱过海调的歌手已寥寥无几,李圣回是福鼎过海调代表性歌手,在畲族节庆活动中,他都有上台演唱,或参加闽浙畲族传统歌会。
畲族歌手都要经过传唱历练,而后成长出类拔萃。李圣回说,自小跟随家里人、村里人学唱过海调,至今有四五十年时间了。那时全村像他这样的好生仔有百来号人,都去学唱过海调,而他下的功夫最深。得爬到高山上练声,面向远处茫茫大海发声练习。起初按父辈那一代人传唱习惯和方式训练,坚持四十多天没有停歇过,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李圣回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创作了一些过海调畲歌,展现了早年畲族沿海生活场景,有代表性的连本作品如《拔牵拖》,唱的是在马渡海口这个地方,畲族民众从事海上捕捞、养殖发展渔业的日子:“洋口海僻平涛涛,九鲫鱼儿实在多;一网折拖一海篮,伙计睇见笑嗬嗬。洋口拔完过朗垱,朗垱海水白茫茫;那听浪声没见僻,未晓海岸几多长。”
民歌有手抄本,依托汉字记载,靠的是耳濡目染、口口相传。1958年,福建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调查组专业人员曾对畲族地区作过调查,形成《畲族文艺调查》报告,指出福鼎调是民间音乐的一个类型,主要传唱范围在福鼎西南部瑞云、霞浦水门一带。唱法以“平调”为主,声音比较柔婉、平实。在沙埕港之北包括流江北岸与浙江交界的苍南沿海区域,能传唱过海调。音色表现为比较沉雄而浑厚,音调高亢,有尾音延长,称为“装饰音”,在对歌时,往往能将声音传送的很远很远。因以沙埕海港为界,福鼎北边传唱的畲歌称为过海调。
过海调曲调形式以七言、四句、二十八字组成一个基本单元,称为“条”或“首”。一条四句构成一个乐段,两条的称“双条落”,三条的称“三条变”,有几十条的称“连”“连本”。但不管歌词有多长,作为基本单元的“条”,其中的一、二、四句一定要用韵,不押韵称“不平”。这对于歌手在创作上是一个挑战,有的歌手只会唱,不会创作。优秀的歌手既会唱,又会创作。
演唱形式有独唱,主要是对唱,畲族中叫作“盘歌”“盘诗”,一般是男女对唱比较有现场感,容易激发歌手的情趣和灵感。男、女歌手各唱一句或二句,或各唱一条、二条、三条形如。声音也从低到高,音律也有所变化。简单曲调结构一般可分为两个音节,一句中前四个字为一个音节,加“呜”的尾音,后三个字为一个音节,加“呜喂”的尾音。
不同的歌手根据自身的声音条件、歌词音韵高低,对过海调的处理方式都不尽相同。同一条词,在不同歌手之间处理的方式也不一样。但在对唱中,歌手发挥了自己的演唱才能,往往在一、二条之后,调式、旋律会变得协调起来。民歌专业人员认为,过海调以商调式为主,辅以角调式。
经公布,过海调列入福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歌手雷集妹,女,1962年生,是福鼎过海调代表性传承人。她从小开始跟父母学歌、学织带,亮相对歌,往往能唱一整夜,人们用“金打耳耙郎钩耳,九重山贝听歌声”,称赞她过海调唱得好。此前,过海调曾写入《福鼎畲族志》。作为代表性的畲歌过海调是李圣回传唱的《小喝,大喝》,一口气就唱出百来字的歌词:“黄蜂头,黄蜂头黄蜂头内里起歌楼,手执利刀撇下黄竹管子割囊割节溜窟当箫吹哺哒知哒缠哒知哒缠初涩脚底弯弯行尽几多企崖石壁上岭石街崩埪碇步田埂黄泥洼路啊哩娘噜乌第古上啊伶俐咕噜呢哪表姐听歌头乌咈。”
2016年7月26日至30日,“闽东畲族民歌(音像)集成”一行人员在硖门、佳阳、白琳、桐城畲族乡村录制畲歌,其中参与采录过海调的歌手有雷集妹、李圣回、蓝金蕉,他们或独唱,或对唱《想娘》《字歌》《天门开》《迎客歌》《敬茶歌》《敬酒歌》《答谢歌》《八仙歌》《二月二会亲歌》,内容反映了畲族的生产生活,及传统歌节与习俗风情。这次采录,丰富了过海调的资料。
今年施行的《宁德市畲族文化保护条例》指出,畲族传统民歌是畲族文化的特色形态。过海调根植于闽浙边界沿海畲村,具有浓郁的畲族民歌特色和地域风格。从现有传承传播情况来看,畲歌在创作内容和演唱技巧方面,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要有创新精神,萃取传统精华,创作出一批富有时代气息、且动听的过海调畲歌。(冯文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