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闻网讯(图/文:蔡勇明)提起南溪水库,作为一个福鼎人,甚或闽东、福建人,知道的读者有不少,但对她上游的重要源头:会甲溪,知晓的人就不多了,有些户外“驴友”通过徒步,知道了会甲溪上有“华东第一大峡谷” ——— 会甲溪大峡谷、氡泉、竹洋银硐,但对于她更多的信息,怕是知者甚少,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会甲溪的“前世今生”:
《分疆录》与会甲溪
由于地处偏远或者百十年来乡交通通达性或是别的什么原因,历代修撰的《福鼎县志》中对叠石乡的风物真的没有太多的记载。倒是要感谢邻县--泰顺县百年前的一对老先生,泰顺地方志《分疆录》的作者林鹗、林用霖父子对叠石风物格外垂青,替叠石山水留下了多处浓墨重彩的记载,且看:
《分疆录》卷二,舆地下•山川•古迹条目记载:“古银坑洞。在牙阳水口外火热溪(承天氡泉泉眼所在溪,今称会甲溪)旁,石壁洞凡十余,有平入者,有上升者,有下降旁通者,深不可测。”……原著按:“此坑在明时四坑之外,未悉开于何时。矿洞以此为最古,洞外大石磨尚存;下流半里许深潭中,有银胚大如斗,每秋冬,霁日掩映,色如黄金,精光夺目。”上述古银坑洞,即今福鼎叠石银硐。此条目中,我们不但可以看到氡泉的典籍记载,还可以找到宋代竹洋银硐在清代典籍的记载,甚至可以找到现今会甲溪竹洋段中自然景观“金脚盆”(当地俗语,即上文“银胚”一段,笔者注)在清代典籍中的生动描述。
《分疆录》卷二,舆地下·山川·牙阳溪条目载:“发源浦山洋,至下村水口,合排岭水,又合莲头及孔目阳、东安诸水,出福鼎马尾溪。”
牙阳,《分疆录》作者林鹗之子林用霖在《古今地名辨》中讲得很清楚:“牙阳改雅阳 …… 此皆因俗见而强改者 …… ”。明白了,牙阳就是现在叠石乡的邻居,泰顺县的雅阳镇。牙阳溪,现在泰顺县境内叫雅阳溪,下游在福鼎境内叫会甲溪又叫“火热溪”,至于汇甲溪,那不过是谐音的叫法。“火热溪”嘛,《分疆录》讲得很清楚,那是:“俗谓”,文绉绉的叫法,啥意思?直截了当:土名!但这个土名真的不“土”!再看一段:
《分疆录》卷三,建制•井泉•汤泉条目载:“在牙阳水口溪涧旁,俗谓之火热溪,泉从涧边小石池中涌起,四时热如汤,冬月尤烈,惜在幽僻,鲜有知者,故旧志失载。”
《汤泉》条目中讲了,是温泉!有热度的水!!“火热溪”是个形象生动的“土名”!明白了吧,至今叠石当地方言中仍然称此溪为“火热溪”呢,不信您去当地问问。
那么问题又来了:母亲河源头水名字怎么叫好呢?要问我个人的喜好,我选:会甲溪。《尔雅》一书中对“会”、“甲”两字有如此解释:集,会也(会聚的意思);甲,狎也(亲近的意思)。至于“汇甲溪”嘛,我认为过于直白,没有“会甲溪”有韵味。读者朋友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福鼎人民母亲河的源头水称呼:会甲溪、汇甲溪、火热溪,您喜欢哪一个呢?
《兰亭集序》与会甲溪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这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51岁时的得意之笔《兰亭集序》开篇部分内容。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王羲之因此也被后世尊为“书圣”。
“禊赏亭”、“流杯亭”之类的景致,迄今还可在北京故宫、绍兴兰亭等处见到,不过均为在石基上凿成迂回曲折之沟槽的微型景观,无复当年王羲之笔下“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的那种大自然的情趣了。
但在会甲溪流经叠石乡叠石村的那段,就有一处现成的景观,与王羲之《兰亭集序》开篇描述的流觞地相近,值得一提的是,叠石王氏还真是书圣十三世孙王务琨后裔,这在《太原郡王氏族谱》、《王氏名人炳千秋》、《王氏散记》等书以及新近发现的光绪元年修撰的务琨王氏宗谱中得到了佐证。羲之后裔迁居叠石,是不是叠石王氏支派开基始姐王洪七,当年受《兰亭集序》中流觞地相似的地貌环境感招,择地而迁,从而“上演”的一出“王者归来”呢,我们不得而知。
叠石王氏聚居的叠石村与浙江泰顺交界,群峦环抱,水秀山清,素有世外桃源之誉,无怪乎民国福鼎县长王道纯到此游历后,目睹当地山水美景,赞叹不已,提笔留下了“四山忽敞桃源地,一水潆洄玉石巅。携鹤几人曾到此,数来今日尚无先”的绝句。光绪叠石王氏族谱中对罕为人知的“叠石八景”和邑中痒生们为之唱和的诗句都有详细的记载,对叠石风土人情和历史沧桑变化很有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叠石村驻地距浙江省泰顺泗溪廊桥、梅林度假区、以及新近修缮的塔头底古村均近在咫尺,都值得您闲暇时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