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尽境简为高”,深夜静读的妙处便在于此。
连皓月也可以省却,窗下的一点烛光足以。书页翻动时,带动丝丝清风,扰动烛火。影在动,文字亦动,但心不动。深夜静读,四下起了高墙,隔断了尘世的烦闹,独我一人,一书,一声喟叹,如此而已。
也不需要红袖添香,中年后的心归于淡泊,没有青年的躁动和多情。在乡间,小楼一幢,开一扇窗户向南,迎接晚来的春风。草木们睡了,农人们眠了,星斗也烦累了。读乏了,将欲眠,一声雄鸡高啼,把我惊醒。重新拾起跌落书案的书册,拨亮灯火,抖擞精神,再读半册。
心清净,眼眸清醒,一条婉约的小路走前方展开,青鸟殷勤,为我引路。一路春光明媚,一路鸟语花香,一路心情愉悦。于是,文字的深意变得浅显,古人的高言如邻人谈天,袅袅焉,丝缕可爱。
“你在静夜读书,书也在读你”,《静读是福》中的这句话写的真好。我身已不在尘世,而在文字间,那文字表述的故事我亲身参与,莺莺的爱情我见证,牛郎的痴情我开导,司马迁披肩滑落我为之捡起,蒲松龄笔下的狐怪是我打开侧门将它们放出,贾宝玉的诗词我陪其杜撰。我在读书,书也在读我。我的故事里有书的影子,书里也藏着我曾经的笔迹。
小憩时,打开木匣,翻出泛黄的信笺,清丽的颜体小楷写在八行笺上,有友人写的几行小诗:“心里装着她,老去,老去又能怎样”。斯人不在,唯字迹尚存人间。深夜又读之,不禁泪眼朦胧。
静夜读书的乐趣是无穷的。由于耽于文辞,殚精竭虑,患上了神经衰弱,经常失眠,为此苦恼不已。得前辈开释,既然无眠,不如将其利用。书在案上,端起来读。慢慢地,得到了静读的益处。夜静,心境尽情驰骋,那是一种美好的习惯,更是一种美好的享受。而这种习惯和享受后来成为了我生命旅程中长久的风景。失眠的症状自然消失了。
“小楼一夜听春雨”,潇潇不止。雨点儿溅起琉璃的花,开在我的窗棂上,长出老子、庄子、孔子的大智慧,长出豪壮的唐诗幽雅的宋词,长出《诗经》、《三国》与《红楼》,长出一方别境:种几亩田、栽几棵树、流一道泉。于是,我仄逼的书房刹那变得宏大,囊括宇宙万物,我心自在开阔。
雄鸡又啼,惊我恍惚。懵然问灯影:“敢问今夕是何夕?”它摇首,也不知。(祝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