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榕树下》
《停泊》
▲ 《花田》
《仙蒲的早晨》
《树林》
▲ 《黄昏下》
《渔村敏灶》
对绘画而言,以特有的绘画表现语言和所描绘的景象相融合,呈现出种种完美的图式,应该是绘画自身特定的使命。对于创作者而言,能够以属于自己的表现手法去真实地展现自我的情感、意愿,并完成自我方式的图像,其让人思考的地方,也是有价值的。对刘向红而言,我认为他现在的状态很符合这点,尤其是后者,是他现阶段的魅力所在。
刘向红出生于福鼎点头,他熟悉家乡的一草一木,坚持不懈地摸索着,画出一批批的作品,但一直苦恼于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心中的“物”。最终,他在沿海一带找到他十分着迷的“物”——几个渔村。渔民的爽朗朴实,石头小屋的深沉无华,大海的深遂豪迈,感动着他,让他沉心于此。两三年来,慢慢地,有了些许的成果。
一个画家对一个自己要表现的地方的痴情,除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吻合着自我的感观,更重要的是作者意识到自己的表现手法、语言,更贴近此地风土人情的表达欲望。题材和形式是一个美术家时刻都在关注的两个方面,因为它们是构成一件作品的外在形象,只是有的美术家侧重于形式感,有的侧重于题材的挖掘,不管侧重于哪方面,但二者总要相互交融。总体而言,新时期的中青年美术家更加注重形式语言的探讨和尝试,这种结果也造就中国当代美术作品的面目愈为丰富,愈能抓人眼球,但从另一方面而言,这种多元性也使人们对作品的审美判断更为谨慎,武断地下定义和不着边际的品评,终会使当代美术作品的创作和美术事业的发展徒增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作为年轻画家,刘向红也是对此有所警惕。这种警惕表现为,他只能利用教学之余,尽可能地去完善这方面的遗憾,这也决定了他把更多的心愿放置在找到一块适合自己能畅意表达的地点,只有找到这样一块根据地,心理才会更有所依靠,这是一种无奈,也是基层作者的现实。其次,为更好地去表现,作者从初始运用原本接受的美术学知识,创作方式,到逐步地意识清晰,借鉴了一些在表现语言上很有特色的当代艺术家的手法,慢慢地完善。虽然到现在,还是觉得不成熟,但和个人情感的长年结合,渐渐地有一定的生气起来。
每位作者当他面对不同物象,总是处于一个“此时”的情景中,这让作者在大的总体稳定面目中,也呈现着不同的风采。而在其间,最能让人贴近的观看的更是作者那些炙热的情感。我想,刘向红现在如此,以他的执着,将来还能创作更见个性面目的优秀作品,我们期待着。
个人简介:
刘向红,1971年出生点头,1989年毕业于福安师范,2010年福建师大油画专业本科毕业,小学高级美术教师,福鼎美协会员。长期坚持户外风景写生,尝试过古典画法、印象派画法,现痴迷于中国式意象表现方式探索,以书写的笔触、内化的形色、油画的构成进行个人的表达。作品入展2015年福建省首届油画写生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