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看书是什么时候?
写最后一封信离今天有多久?
现在,你还收到明信片吗?
前段时间,回家整理了下多年前的旧东西,翻找出年少时收存的明信片和信件,好一番的感慨。那些大多来自93-97年间,崭新如初。它们片面地记录了我最宝贵的中学时光。抚摸上面的文字,仍能感受到它们传递的温度,或祝福或问候或思念,一时不禁模糊了视线。很多话,若从嘴里说出来,显得特矫情,但白纸黑字地舒展在眼前时,你会觉得,就是它们了。当年的好朋友,有的已经淡出我的生活,若没有明信片上的留言,已不记得当年曾这么亲密过。有张明信片上的署名由其姓名的第一个字母组成,今天却怎么也拼不出他或她的名字。即便如此,我仍心存感激,庆幸完好地保留了这些宝贵的“光影”。细致地将它们重新整理、装袋。朋友们啊,别来无恙!感谢,有你们陪我一起走过那段青葱岁月。
都说:人若经常回忆,意味着心态开始变老。但我要说,那么你变得细腻了。行进在时光隧道,那些为了纪念的合影,那些不经意拍下的镜头,那些懵懂、莽撞、迷茫,甚至斑驳的青春岁月写下的只字片语,它们都证明了,你拥有过的曾经,因为它们真实地经过了你的过去。细细地品味,就会发现,再平凡的我们,也是有故事的,甚至可以感动到自己。
时间从来是最决绝的,它若离开,就不会回头。既然留不住它本身,那就尽可能地留下它的影子吧!以各种方式,比如影像、图片,比如文字。以图文形式记录是最好的,因为图片通过视觉传递最快,而文字最有温度。
也许,你不擅长文字,羞于提笔,那就阅读吧。当然,只有看跳跃的文字舞蹈在老祖先发明的纸上,才最具魅力,而非通过屏幕阅读那些电子书。就用人生各个阶段所阅读过的书,一字排开地罗列在书架上,替你记录你与时间并进留下的烙印吧。因为成本低,更新快、便捷,现下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已不再从书籍中获得信息,或者是更习惯性地阅读电子书籍。然而,这个“阅读”的过程,已多少减少了阅读过程的乐趣,削弱了阅读本身的质感。当年,遇上一本好书时,急切地捧起,想要一口气读完,却又不自觉得放慢阅读速度,是舍不得看完、是怕看完啊。这种“痛并快乐着”的纠结时光曾经幸福地享受过。这是电子书籍不能给予的温度。看电子书籍更多的时候是为了消磨时间;手捧书阅读往往是在享受休闲时光,如若还有一杯咖啡或红酒,那是最好。
找个人陪你逛街购物、看电影,甚至旅行,不难。找一个能陪你一起看书的人,很难。在阳光的午后,放慢脚步,牵手走进一家书吧,在喝一杯咖啡的光景里,看本好书、写封信或是寄张明信片,便显得尤其奢侈。这些因着文字的温度升腾起的幸福感,曾经是那么地熟悉而简单啊。匆匆一路向前时,偶尔停下脚步,转身再次走进它,温暖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