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顺号 文/图
日前,由台湾青年旅行社组织的台北中小学校教师交流参访团一行20人来我市寻根祭祖旅游参观。台湾同胞一行兴致勃勃的参观了福鼎虎头岗义冢群以及世界地质公园太姥山风景区等景点,重温明末清初福建将士横跨海峡,抛头颅、洒热血,共御外侮、保家卫国的历史见证。
如今的虎头岗义冢群,是我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福鼎新闻网讯 虎头岗义冢群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太姥山镇虎头岗下,2002年被市政府列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列为宁德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被列为福建省国防教育基地。2001年市有关部门将沉睡四、五百年的戍台故兵义冢群修葺并拓展为初具规模的教育基地,占地2500平方米,而此前由民间自发的群众护冢组织也纳为政府的管理机构。
虎头岗义冢群蕴含着多元的历史事件,主要体现在八座古义冢上。明末清初,秦屿烽火营王建楠为首的一批战士随郑成功部队赴台驱荷,拼死沙场,其中秦屿籍的战士92人骨灰于台湾收复后运回故里,葬于虎头岗下;康熙年间,又有180多名秦屿籍士兵随施琅将军参与统一台湾的战斗,这些骨灰从嘉庆、道光、同治至光绪年间才陆续送回秦屿,葬于虎头岗义冢中。虎头岗戍台故兵义冢群,既是福建将士横渡海峡,抛头颅、洒热血,共御外侮、保家卫国的历史见证,也是闽台两岸血气同根最为直接的实物佐证。
太姥山镇(古称秦屿)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一向是海防重地,有“万古雄镇”之称。明代倭寇海盗相继扰境,秦屿是抗击盗寇的前沿阵地,涌现出以乡勇程伯简、林卿、张鸾三、陈姑娘为代表的热血义民,牺牲无数,除少数独葬、祠祀外,绝大多数阵亡乡民都埋葬在虎头岗下;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后,浙江定海总兵张朝发(秦屿人)镇守定海城,抗击来犯英舰,在城楼上不幸中弹英勇牺牲,张将军墓地就建在基地不远处;1934年闽东叶秀潘等革命志士发动的“冷城农民暴动”,打响了福鼎革命第一枪,暴动失败后,部分被捕同志就是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虎头岗,后被群众就地掩埋。
古义冢群是一处隐世埋名数百年的民族英雄历史遗产,涉及明、清、民国三个朝代历史,记述着驱荷戍台、抗击寇盗、红色革命的英烈史实。为让这一珍贵的民族历史教材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镇党委、政府成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委员会,办公与活动经费均列入镇财政年度预算。近年来,虎头岗义冢群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加大,修建排水渠道,铺就1057平方米的广场,树立6米高的英雄人物石雕及制作17米长、4米高的先贤义士人物事迹花岗岩浮雕,目前已完成第一期修复工程。二期工程建设正在筹建中,预计将投入资金800多万元,主要是筹建“三朝代五史实”的陈列馆(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目前,镇党委、政府已决定结合公园建设统一规划布局。
如今,虎头岗义冢群的建设作为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再展新姿,教育世人,永励后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