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7月19日电 记者陈东升 近年来,浙江省坚持基层在先、服务领先、民生优先,在法治浙江建设轨道上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成效显著,民富境安。新近公布的数据表明,2011年,浙江省城乡居民纯收入继续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27年位居全国省区第一;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97.35%,连续6年位居全国前列。
2006年4月,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倡导下,浙江省率全国之先,作出了建设法治浙江的决策部署。中央作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决策后,浙江省把法治浙江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在法治浙江建设轨道上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以社会管理创新深化法治浙江建设。6年多来,全省依法执政水平明显提高,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区域法治化进程明显加快,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说,法治浙江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重点、难点都在基层。为此,浙江省努力以法治方法夯实社会管理基层基础。通过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全省有50个村、667个村分别被评为全国、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95%的村达到了民主法治管理的规范化建设标准。全面推进阳光村务,全省2.8万多个行政村基本上建立起村务监督委员会。全面推广“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为网格内居民提供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推动社会管理向末端延伸。作为“枫桥经验”发源地,浙江省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努力以法治方法把各种社会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目前,该省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便民接待窗口“临街落地”率达90%,全省约80%的行政村和社区聘请了法律顾问。全面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去年全省各类调解组织共排查受理各类矛盾纠纷96.3万件,调处成功率达97.4%,群体性事件、信访总量分别比上年下降11.8%、2.6%。
浙江省真心实意听民声、解民忧,努力以法治方法保障民生、维护群众权益。以实施公民权益依法保障行动计划为载体,依法加强对就业、就学、就医等基本民生问题的监督检查,开展食品药品、校车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等专项整治。各地还创新律师进社区、一小时法律援助圈、基层便民服务“一站式”公共平台、流动人口三级议政议事平台等法治服务新载体,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司法为民、司法便民。目前在浙江,凡事关民生的工程项目,都必须事先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去年以来,全省共评估重大项目3929件,停止实施159件。
浙江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强说,在建设法治浙江轨道上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就是通过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管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长治久安。近年来,浙江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长远目标与阶段性工作结合起来,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入手,一件一件事地做,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地抓,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努力实现“四个有机统一”,即权力规范与权利保障的有机统一、加强管理与优化服务的有机统一、重点整治与积极预防的有机统一、公共治理与基层自治的有机统一,让全省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