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委〔2012〕75号
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龙安党委,市委各部、委、办、局,市直各单位党委(总支、支部):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发〔2011〕14号)、《中共福建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闽委发〔2011〕7号)、《中共宁德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结合福鼎实际,现就在更高起点上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推动福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推动福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九次党代会、宁德市第三次党代会、福鼎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建设海西东北翼滨海旅游工业城市的战略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福鼎特色文化资源优势,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跨越发展,打造具有独特魅力、充满活力的文化强市,为推动福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二)主要目标
到2016年我市文化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促进“六个提升”,实现文化强市。
——文化凝聚引领能力显著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团结拼搏、鼎力争先”的福鼎精神深入人心。干部群众创新创业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传播体系建设与时俱进,新闻宣传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更加巩固。
——文化惠民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健全,力争完成“四馆一院一广场”建设目标。文化民生切实改善,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文化创作生产能力显著提升。适应城乡人民群众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在全省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精品力作不断增加。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深度挖掘和保护,争创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特色明显的“福鼎文化”得到大力传承和弘扬。
——文化产业竞争能力显著提升。文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培育一批具有福鼎地域特色的文化支柱产业。到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8%以上。文化体制机制充满活力,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改革深入推进,文化竞争力和整体实力明显增强。
——文化交流合作能力显著提升。对台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深化拓展,文化交流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以政府推动为主导、鼓励民间参与、多种方式运作的对台对外交流新格局加快形成。
——文化队伍建设能力显著提升。在抓基层、打基础的同时,努力培养、引进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务求高效的文化人才队伍。各类文化人才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到2020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在全国有影响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建成人文精神高尚、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特色鲜明的海西东北翼滨海旅游工业城市。
二、推动福鼎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要任务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1、着力推进理论武装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学风,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加强理论进基层示范点、业余讲师团、基层理论骨干等阵地和队伍建设,采用理论专题辅导讲座、宣讲报告会、媒体理论专栏等形式,发挥市委党校、社区读报(栏)点、乡镇综合文化站、宣传文化墙等主阵地作用,推动科学理论进基层。进一步增强《福鼎周刊》、福鼎新闻网的理论宣传功能,开展各类理论宣传普及活动。加强国情、省情、市情教育,建立形势报告会制度。紧密结合我市改革发展实践,不断推出优秀理论研究成果,有针对性、有说服力地回答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以及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
2、深入开展思想道德建设。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继续开展评选表彰福鼎市道德模范、“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等主题鲜明的道德倡导活动,引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把弘扬践行福鼎精神与福建精神、闽东精神结合起来,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创业、尊重创新、鼓励探索、支持发展的浓厚氛围,激发全市干部群众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良好精神状态。广泛开展“团结拼搏、鼎力争先”的福鼎精神主题教育系列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内涵,形成思想共识,凝聚精神力量。树立和宣传全市各条战线的先进典型,开展“福鼎文明人”主题宣传,进一步发现、培育、宣传、学习“福鼎文明人”,推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着力打造社会志愿服务品牌,健全社会志愿服务组织构架,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推动学雷锋等道德实践活动常态化。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为重点,以建立健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为保障,不断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健全社会诚信系统,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建设诚信福鼎。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科普教育,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
3、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创建。认真实施《福鼎市“十二五”期间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规划纲要》,探索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长效常态机制,着力提升文明创建内涵,促进城乡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以“爱福建,爱家乡”、“美德在农家”、“婚育新风进万家”、“清洁家园”等活动为载体,广泛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窗口单位的文明服务水平,培育一批文明户、文明村、文明集市、农村文化广场示范点,实施社区“温馨工程”、行业“满意工程”、农村“新风工程”和城乡、军警民“共建工程”,推进城乡文明共建。继续深入开展市民文明教育和“讲文明、树新风”、“七进社区”、“我们的节日”等活动,综合应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在全社会形成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坚持抓好环太姥山区域旅游优建,环沙埕港区域军民共建,沿高速公路、国道边界区域窗口联建及福鼎、太姥山火车站铁路沿线创建等特色创建活动。
4、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突出创新,体现特色,拓展平台,培育品牌,不断深化和拓展社科知识宣传普及工作,不断提高全社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组织开展社科普及宣传周活动,建成一批社科普及宣传基地。围绕海西建设和环三发展大局以及福鼎发展实际,开展应用性对策研究,进一步深入研究推动福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理论课题,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提高研究成果的社会利用率,使我市社科界成为推动我市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思想库,更好地服务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加强我市社科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对全市社科群众团体的领导和管理。
(二)文化精品创作工程建设
1、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全面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引导文化工作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创作氛围,鼓励一切有利于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寓教于乐的文艺创作,推进各艺术门类的创新和发展。
2、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的文艺精品,培育一批在省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福鼎原创”精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充分挖掘富有福鼎地域特色和福鼎文化内涵的特色文化资源,充分利用闽浙边城、畲族聚居地、太姥娘娘、福鼎白茶、鼎台交往等特色题材,鼓励文化产品原创。邀请国内外文化名家来鼎采风创作,集中全市各文艺协会骨干力量,提炼福鼎文化内在精神,以各种文化形态,精心打造太姥山文化、福鼎白茶文化、畲族文化等特色文化精品。加大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力度。推进各类文艺作品在省百花文艺奖、群星奖、音舞节、中宣部“五个一工程”等重大文艺奖项评比中实现新的突破。鼓励民营文化企业、社会力量和民间文艺工作者参与文艺精品创作生产。
3、健全文化产品评价激励体系。建立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评价机制,设立文化精品创作专项资金,加强和改进“太姥百花奖”评选表彰活动,鼓励优秀文艺人才脱颖而出,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建立健全扶持艺术创作生产运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和奖励力度。建立重点文艺作品创作题材项目库,探索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等制度,努力为文艺创作生产营造良好环境。加大优秀文化艺术作品宣传推介力度,运用新闻媒体、新闻网站和公共文化场所等资源,为展示精品力作提供条件,提升影响力,让市民及时分享文化精品生产成果。
(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
1、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建设文化强市的目标定位,高起点、高标准建成“四馆一院一广场”等标志性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大力推进体育场馆、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数字电影院和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农村宣传文化墙等建设,构建市、乡镇(街道)和村(居)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全市乡镇(街道、龙安)综合文化站、村(居)文化室覆盖率达100%。将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在立项、资金、用地、规划等方面给予支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措施,鼓励各类文化企业、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形成多元互补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加强现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管理,提高利用率、使用率。各级公共文化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并不断拓展新的服务项目。
2、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把文化惠民作为文化服务的着眼点,突出解决好基层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进城务工人员读书看报、看电影、看电视、听广播等难题。深化广播电视“户户通”、有线广播“村村响”、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农村电影放映、文化艺术扶贫、农家书屋建设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扩大政府采购公益文化产品和服务范围,实施市、乡镇(街道)文化活动信息发布制度,促进城乡基层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大力实施“文化三餐”工程,组织开展“幸福福鼎”、“激情广场”、“经典诵读”、“送欢乐下基层”、全民阅读、全民健身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畲族歌会、民间传统体育等富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打造世界地质公园太姥山旅游文化节、白茶文化节等一批特色鲜明、影响力大的文化活动品牌。支持文艺团体深入基层演出,支持开展各项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引导社区、农村群众自办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产品种类和数量,营造“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演出、人人都参与、无处不欢乐”的生动局面。
3、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正确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依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建立健全文化遗产安全管理防范体系。积极做好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力争产生新一批国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深入推动我市特色文化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努力提高市民的文化自觉。支持设立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习所、培训班等,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活动。持续加大沙埕铁枝、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瑞云“四月八”歌会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保护、提升力度,增强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四)文化产业振兴工程建设
1、建设“五个一”文化工程。贯彻落实国家、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与旅游嫁接,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展壮大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重点规划建设文化发展“五个一”工程,即一条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一个白茶文化园、一个文化主题广场、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园、一个文艺创作基地。
2、重点扶持特色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对接,支持开发畲族文化旅游、民居文化旅游、民间信俗文化旅游、乡村休闲旅游、福鼎红色旅游等,积极推介世界地质公园太姥山自然人文旅游。推动地方民俗表演和民间工艺美术品展销与旅游活动的结合,带动演艺娱乐业和旅游商品产业的发展。扶持一批具有发展前景的重点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培育申报一批省、宁德市级文化骨干企业,带动其他文化产业发展。立足福鼎实际,打造文化旅游大戏,促进文化演艺、休闲娱乐、体育健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的深度结合,积极培育新的文化旅游消费热点。
3、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和文化产业结构,重点打造具有浓厚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的高品质旅游演艺产品,鼓励制作符合地方文化特点、创意丰富的文化旅游工艺品,挖掘旅游品牌的形象价值,拓展旅游品牌的产业链。扶持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文化企业,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重点引进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文化创意企业。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打造1—2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以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为发展方向,实施品牌培育工程,大力开展名企、名品、名标、名师等创建活动。挖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产品品牌、文化服务品牌、文化企业品牌和文化城市品牌。
(五)现代传播体系工程建设
1、增强舆论引导能力。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持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提高舆论引导水平。进一步加强正面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加强热点难点问题引导,科学解疑释惑,有效凝聚共识。加强新闻宣传的宏观管理,完善新闻发布及信息公开制度,健全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应对机制,牢牢把握舆论主导权。健全舆情信息报送网络,完善舆情研判、引导和应对机制。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强化新闻媒体社会责任,净化荧屏声频视频。规范新闻采编行为,维护良好新闻传播秩序,坚决杜绝虚假新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
2、构建新闻传播新格局。支持做大做强《福鼎周刊》、福鼎广播电视台、福鼎新闻网等重要新闻舆论阵地。建立健全媒体合力互动模式,推动建立报、台、网互动融合,中央省级媒体和本市媒体、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宣传互动模式,扩大有效覆盖面。完善采编、发行、播发系统,加快数字化转型。开展媒体品牌建设,打造一批品牌精品栏目、节目。充分发挥市属主流媒体的主导作用,扩大主流媒体在互联网和手机领域的影响力,提高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传播力。加强与中央、省、市级新闻媒体的沟通协作,提升对外宣传力度。推进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构建上下贯通、统一联动、安全可靠、快速高效的应急广播体系。努力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户外显示屏等新兴传播载体,推动电视台制作和播出数字化、网络化、高清化。
3、强化网络文化建设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宁德市《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健全完善网络管理机制。加强网上舆论引导,进一步健全网络联席会议制度,努力提升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新闻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深入开展文明网站创建活动,推动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树立网络文明新风。加大网上正面宣传力度,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积极推进思想先进、内容健康、特色鲜明的文化精品上网传播。鼓励理论工作者、新闻发言人等开设微博客,积极通达社情民意。发挥各类信息网络设施的文化传播作用,实现互联互通、有序运行。加强对网吧等公共上网场所的监督管理,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
(六)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工程建设
1、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文化行政部门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推进政事分开、政企分开和管办分离,推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逐步实现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进一步强化导向把握、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坚持主管主办制度,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原则,严格执行文化资本、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市场准入和退出政策,不断提高管理效能。进一步理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发挥福鼎市文化综合执法大队职能,提高文化市场日常管理水平,扎实抓好“扫黄打非”工作。创新乡镇(街道、龙安)、社区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运行机制,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管理办法。
2、推进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按照突出公益属性、强化服务功能、增强发展活力的要求,深化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三项内部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岗位管理和人员聘用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整合工作。
3、深化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推进福鼎市越剧团、歌舞团改革,组建闽浙边界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创新运作机制,增强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七)对台对外文化交流工程建设
1、打造对台对外文化交流平台。发挥鼎台民间文化交流活跃的优势,加强对台文化交流载体平台建设,扎实推进两岸传统民间民俗文化交流、民间信仰和宗亲交流活动。加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两岸民间艺术展演交流,推动民间艺术的交流和互访。推进海峡两岸文化艺术活动的交流和商业性演出,以两地合唱音乐会、书画作品联展、民俗文化展示、歌手赛等文化活动的形式,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向广度、深度拓展。邀请台湾名家到我市采风创作,利用两地自然和人文景观,探索与台湾的影视合作和交流。深化福鼎与浙南等县市文化交流活动,扩大边界文化合作。
2、培育特色文化交流项目。促进鼎台共同创作生产一批反映两岸文化渊源的文化精品。建立一批对台文化交流基地,充实、丰富鼎台族谱、古籍文献、民俗风情、涉台历史人物、鼎台知名人士等内容。坚持项目带动和品牌推动战略,构筑祖地文化、民间信仰、青年文化等交流平台,不断创新形式、深化内涵。推动我市文艺团体对台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组织我市国家级、省级保护项目以及书法、美术、摄影、音乐等赴台湾举办民间艺术展示交流活动。
(八)文化人才工程建设
1、培育引进高层次文化人才。深入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加强理论、新闻、文艺领域拔尖人才和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专门技术人才的培养,努力造就一批专业贡献突出、引领作用明显的文化名家。按照各领域发展要求,推动文教结合、产学合作,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复合型文化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并将新媒体业态人才、民营文化企业人才纳入培养范围。抓好中青年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有重点地推介成长中的优秀文化人才。加大文化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构建文化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引导和扶持一批文化骨干企业、重点园区建立高层次文化人才引进平台,以项目引才、产业聚才、以才引才等方式,吸引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和高端文化实体进驻,对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创办文化实体的给予重点扶持。鼓励以岗位聘用、项目聘任、客座邀请、兼职、挂职、定期服务、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引进高层次文化人才。
2、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制定实施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政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服务基层,夯实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基础。加强市文联、社科联组织建设,配好配齐乡镇(街道)党委宣传委员、宣传干事和综合文化站专职人员队伍。设立城乡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岗位,积极扶持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健全农村文化协管员队伍的管理、培训制度,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
3、提高文化人才队伍素质。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自身修养,加强学风文风建设,努力追求德艺双馨,坚决抵制学术不端、格调低下、弄虚作假、恶意炒作等不良风气。完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制度,鼓励和扶持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院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提高文化工作者专业水平和技能。积极邀请国内外高层次文化人才来福鼎开展项目指导、专题讲座、业务培训活动,鼓励支持优秀人才走出去参加学习培训和文化交流活动。重视发挥老专家、老学者、知名艺人的作用,鼓励扶持名师带徒。健全完善项目扶持、挂职锻炼、调研采风等工作机制,推动文化人才在实践中提升素质。
4、健全文化人才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机制,切实解决好人才在住房、医疗、就业、子女教育、社保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建立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考核指标体系,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创造良好制度环境。建立对突出贡献者、重大文化成果给予表彰、重奖制度。对非公有制文化单位人员在评定职称、参与培训、申报项目、表彰奖励等方面给予同等对待。大力宣传文化领域领军人物、优秀人才及其成果,着力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社会舆论环境。
三、推动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切实把文化改革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成立福鼎市文化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市委宣传部,积极推动各项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政策措施的制定实施,及时解决文化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问题。把文化改革发展作为评价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的重要内容,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好配强文化领域各级领导班子,把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理论水平高、熟悉文化工作、善于驾驭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局面的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
2、健全政策保障机制。建立公共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宁德市已经出台的有关文化经济政策,研究制订我市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措施。从2012年至2016年,市财政每年安排市文化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重点用于文化精品创作、群众性文化活动、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发展等,并随我市财力增长适当增加。
3、凝聚工作合力。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宣传部门要科学谋划,统筹协调,加强具体指导。文化、文联、新闻媒体等部门要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动文化事业产业发展、提高舆论传播能力、科学利用和管理新兴媒体等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发展改革部门要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大力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制定相关投资政策。财税、工商、金融等部门要切实落实关于文化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保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教育、科技、旅游等部门要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和各自职能,积极承担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人事、编制、建设、劳动保障、国土资源、统计、经贸等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帮助和支持文化发展。支持人大、政协履行职能,调动各部门积极性,支持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发挥作用,共同推进福鼎文化繁荣发展。
中共福鼎市委
2012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