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妙凡轩/文 释长净/图
东海之滨,晴川湾畔,有“海上仙都”,据称乃人间仙境。遂兴起而游,到访烟雾迷蒙中的太姥山。据《太姥山志》载:太姥山旧名才山,轩辕黄帝时,道仙容成子尝栖之。汉代王烈《蟠桃记》载:尧时有一少女种蓝于此,后仙去,因名太母山。据《福建通志》载:汉武帝命东方朔授天下名山,改“母”为“姥”,封为西岳之神。可想而知,“太姥”已是千年沧桑的长者了。仙家之妙,非我辈凡人可以想见的了。只能从山光雾影中略窥其一斑而已。
名山峰岩妙
拾级而上,景随步移,只见座座奇峰、块块怪石无不各具形态,或如夫妻对语,同话平生共度之福;或如佛祖、仙人谈经,对奕,破却僧道门户之见;或如小沙弥无比虔诚,拜月如拜佛;或如猪八戒一片贪心,望风如望美人。太姥升天去,空留升天石。九鲤朝天、金龟爬壁、玉猴照镜、金猫扑鼠、玉兔听潮、歪嘴蛤蟆、金鸡报晓,让人不由长叹,原来这里还是天宫的动物园呀!诸石惟妙惟肖,妙趣横生。据地质学家考证,太姥岩石为花岗岩,属燕山晚期,是地质史中生代白垩纪的产物,距今约有一亿年。由于地壳变动,呈东西、南北与近水平三组互相垂直的方向节理发育,风化形成浑圆状、球状、锯齿状、城堡状、板状、柱状等。果然如古人所称赞:“太姥无俗石,个个似神工,随人意所识,万象在胸中”。峰石欣赏下来,确是人心的涤荡,无此胸怀者,也就不能识此万象,更不能明其深意。只因“人意”有局限吧。
仙山洞亦灵
太姥山岩洞纵横交错、曲折幽深,总计有100多个。若想遍历诸洞,需时28天,每个洞都各具特色。有的往下延伸,直通海面,叫通海洞。有的乱石垒迭,洞顶高低起伏,游人进入需躬腰折背而过,名为三折腰;有的洞中套洞,神奇莫测,有的洞中可观日,有的可望海,有的几条小涧汇流于洞中,流水潺潺,泉水叮咚。一线天,名符其实,洞长60米,高37米,路陡且窄,仅容一人侧身而过,妙趣天成;七星洞岩石陡峭,天开一线,上嵌七颗岩石,宛如星星,奇妙无比。这些岩洞让我不由冥想如此之灵,可有龙否?若真能远离世故来此修身也是人生妙事,只可惜世事多需人为,凡尘未了,仍需入世。
山高云雾深
“云横断壁千层险”是太姥奇峰的真实写照。主峰高达917米,从海上看,雄浑险峻,如一巨屏拔地而起,气势壮阔。登高以观沧海,海似澄玉,岛若明珠、帆影点点、鸥鸟翩翩……无不尽在目下。由于海洋上空水汽充沛,每当晴天早晨,海湾、山麓云雾升腾,如柔缦轻纱,在山谷中缭绕,时聚时散,瞬息多变,蔚为壮观;峰顶出露云海之上,时隐时现,出没无常,宛如人间仙境;在黎明前的黑暗过后,东海天际一线微露鱼肚白,继而变红,随之一轮红日从海平线下喷薄而出,冉冉升起。此情此景直让人欣喜莫名!
灵山多古庙
山上有庙,山南山北有三十六处寺院,其中以国兴、白云、一片瓦、香山、瑞云、灵峰、芭蕉、天王等寺为最大。今国兴寺的遗址上尚存唐大型石柱三百六十根,寺前有楞枷宝塔和石池,还有许多刻有动物、花卉的石雕,此寺系闽中都督辛子言绘制太姥名胜图,呈奏明皇李隆基,准奏后于唐代乾符四年兴建的。一片瓦寺的太姥娘娘石塔,系建于唐,其碑文题刻:“尧封太姥娘娘舍利塔”九字,为唐玄宗赐题。素称“太姥第一寺”的瑞云寺,创建于后晋石敬塘天福元年,距今近千载,至今仍具相当规模。其中部分庙宇至今仍有一定的香火。时有高僧禅机点化。聆听那庄严肃穆的梵唱,人心俗念总被驱至远远之一隅,留下的是人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真的只是静静地享受着灵台的清明,而不愿陷入凡俗的纷扰那种空灵的感觉与心境。
“海上仙山游冶处,思飞灵放远世故”,观山观海观自然,求的是人心的修为。在大自然放飞心灵,而后回归,果能体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