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仙都”、“白茶之乡”、“美食名城”……一张张响亮的名片,助推了我市旅游业发展。近年来,我市立足资源优势,实施“旅游兴市”战略,将旅游业确定为战略性支柱产业进行培植,强化组织领导,狠抓项目建设,旅游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特色旅游景点声名鹊起,旅游业连续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
1—7月,全市累计接待旅游人数212.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7亿元,在全省旅游满意度调查中,太姥山景区保持全省重点景区的前列。今年8月,我市又成功跻身2013年度中国城市旅游竞争力百强县。
打好特色牌 提升竞争力
福鼎依山傍海,人文荟萃,区位优势明显,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多样而独特,汇“山海川岛”于一体,融自然和人文景观于一炉。很长一段时间,由于交通条件等因素制约,太姥山等景区一直藏在“深闺”人不识。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福宁高速公路和温福铁路的建成通车,使得福鼎与外界的距离大大缩短,旅游产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经过多年的开发和建设,全市共建成对外开放的各类旅游景区(点)11处,其中国家4A级景区、3A级景区各一处、海滨度假区2处、省级水乡渔村2处、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1处。初步形成了以太姥山岳景区为核心,牛郎岗、小白鹭、嵛山岛、九鲤溪、翠郊古民居等景点为依托的观光旅游产品体系。
亮出大手笔 构筑大格局
旅游业态的发展、旅游环境的改善,重点在于投入,关键在于开发。为此,我市把突破旅游产业发展瓶颈制约的着力点放在产业的配套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上,找准源头,引来活水。
近3年来,太姥山景区管理部门以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和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紧紧围绕建设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增内涵、拓外延、联山海,着力拓展大景区格局,先后投入2亿多元建设了一批旅游环境和设施改善重点项目,有效提升了区域内的景观品位和人文内涵,并且设立了市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发展旅游事业。
同时,我市将引进资金雄厚的企业对嵛山岛景区实行高起点规划和整岛开发,创建一个集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娱乐教育、民俗体验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海岛生态风景区。此外,将在福鼎火车站对面的海湾新城,规划建设占地27亩、总投资4800万元的旅游集散中心。在太姥山镇,将由巨龙光学(福建)有限公司投入500多万元建设完成以工业旅游为基础的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的旅游购物商场并提供用餐点。
挖掘新亮点 做活“文旅游”
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如何使旅游借助文化来提高品位、增加魅力,又能让文化依托旅游激发活力,是摆在城市决策者面前的又一个新课题。我市文化底蕴深厚,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积极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和白茶产业的融合,加快发展历史文化名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宗教文化旅游产品以及茶乡生态游、白茶生产工艺游等茶旅游项目等,奋力打造具有福鼎特色的知名旅游文化品牌,借文化之力提升旅游竞争力。
瑰丽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茶文化构成了福鼎这片土地的神奇画卷,而福鼎旅游业的构想与探索,振兴与崛起,正是组成这壮阔诗卷的灿烂篇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