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我们的家园 系列报道之二十九
□ 杨应杰/文 幸福福鼎/图
建设中的八尺门新大桥
简介:
八尺门港是沙埕港的内港,港内三面山丘环绕,海域面积30平方公里,水深2.7~14.3米,出口窄,水流湍急,故有八尺门之称。八尺门海口不仅是内外海的咽喉,也是理想的潮汐电站选点,可利用建造36000千瓦潮夕电站。福宁高速公路福鼎A3标段的八尺门特大桥全长1300.57米,总造价8000万元。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结构。
港湾内的海上渔排
八尺门距白琳集镇10公里,古时成群白鹭经常聚集此地,称白鹭门;远眺港口似百尺之距又名百尺门。在八尺门南侧有石亭一座,长八尺、宽八尺、高八尺,百尺门衍为八尺门。清光绪《福鼎县乡土志》中载有“八尺门渡”,渡的北侧今属桐城辖区,南侧今属白琳辖区。两渡之间有专门的船司职运输,南侧由藤屿汤姓族人掌舵,北侧由夏姓族人掌舵,渡船一直延续至高速公路开通之前,渡船酬金从新中国成立后的5分钱到最后的5元钱。古时由于有渡船存在,架起了桐山与白琳、店下、秦屿、南镇的交通,方便了行人。
八尺门内,是沙埕港内港,原名白水江,唐乾符年间,白水郎船只进出之口而得名,是白水郎停船处。清乾隆洪亮吉著《府、厅、地、县图志》载:“自东来注有岩前溪,王孙溪、点头溪、百步溪自西注入董江达白水江,东流来会,水势宽广,形如湖泽”。港内四面山丘环抱,南北长10.5公里,东西宽2-4公里,面积约为30平方公里(现由于围海造田滩涂养殖,面积缩小很多),呈不规则长布袋形,沿岸被白琳、点头、桐城三乡镇(街道)的村庄所包围。东部南北八尺门相钳处仅留八尺门水道,是八尺门内潮水涨落唯一出口,由于出口狭窄,受风浪影响小,是优良的避风港。船道自八尺门起分西、西北、西南三条支道,分别到达点头、外盾、白琳后岐。
八尺门内港常年平均气温18.3℃,八尺门两岸之间最短距离400米。3-6月份为春雨和梅雨季节,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份。夏季多东南风,平均风力只2-3级,全年以北风为主;台风主要发生在夏季,尤以8-9两月常见。八尺门内港水深2.7-14.3米,历年潮位高潮最高4.15米,最低0.93米,平均2.48米;低潮最高0.44米;潮差历年最大6.82米,最小0.99米,平均4.13米。八尺门附近大潮6.6米,小潮5.6米,平均4米,是理想的潮汐电站选点。
八尺门原来没有码头,但内港中西有点头码头,西南有后岐码头,两码头是点头镇和白琳镇大宗物资的集散地。远在宋朝,就有外地商人经过八尺门到此地经商,但自宋代迄明、清的几百年中,海运并不发达,两码头作用并不大,到了清朝,海运解禁,码头逐渐繁荣,白琳盛产遐迩闻名的茶叶源源不断通过八尺门港道远销海内外。
八尺门古时就有渡头,依靠人力小船连接南北交通的,运力十分有限。2000年动工修建福宁高速公路福鼎A3标准的八尺门特大桥1300.57米,总造价8000万元,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结构,在2004年1月1日前完工。
“天堑变通途”,八尺门大桥现已成闽浙交通大动脉。沈海公路在八尺门设高速路互通口,通过10公里的二级公路连接白琳镇,使白琳在公路运输方面十分便捷。2009年兴建了杨八公路(龙安杨岐码头至八尺门公路)。2014年作为市重点项目——八尺门跨海大桥建设也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中,白琳镇围绕着八尺门这一新的交通枢纽,正着手建设新的经济增长点。
八尺门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