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美中心小学“千人诵读大会”现场 周伏定 摄
春节期间,第四季“中国诗词大会”在央视如期播出。福鼎一中学生翁馨出现在电视屏幕前,令不少福鼎人眼前一亮。
14岁的翁馨是一名传统文化爱好者,自幼勤奋诵读国学、诗词,在此次比赛过程中凭着扎实的功底,良好的台风、广泛的兴趣、乐观开朗的性格,深深折服了专家评委。这是我市10多年来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的一个鲜明缩影。
“从小孩起,特别是家长,学习传统文化,受益无穷,可以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转变社会风气。”市实验小学教师、“国学讲堂”讲师林洁对传统文化教育深有感触。
10多年前,我市传统文化教育从具有千年孔家遗韵的管阳镇西昆村开始,将深厚的儒家文化火种重新点燃,陆续走进校园,走进学堂。在广大福鼎传统文化教育推广工作者的努力下,传统文化教育走进家庭、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逐渐形成了学习传统文化,践行智慧人生的社会新风气。
诵读“三字经”(资料图) 周伏定 摄
山村:遗存千年孔家文化火种
“家庭教育千万条,父母陪伴第一条。”2月21日,西昆村阴雨绵绵,气温低至8摄氏度,村内的德成传统文化学院迎来新学期第一批特殊“学生”。他们是从各地赶来学习传统文化的家长,有的带孩子一起学,有的为家庭教育“取经”,有的甚至抱着小娃娃来聆听。
位于福鼎与柘荣交界之地的西昆村,曾是福州、福安、霞浦、柘荣等地与浙南往来的交通要道之一。据《西昆孔氏家谱》记载,清康熙年间,孔子第64代孙孔尚荣、孔尚志兄弟,为躲避战乱,从山东辗转迁居福鼎县十七都西昆村。“北有山东曲阜,南有福建西昆”,这里由此成了孔子后裔在江南最大的聚居地。该村至今每年还会开展祭孔仪式,延续孔子儒学文化。
在西昆,治文重教是历代的家训。过去村里划出一块“书灯田”,田地收入专供老师和学生读书灯油用。西昆至今还有个村规,家中小孩都得学习儒学,“不学礼,无以立”。2008年,西昆村在孔氏家庙开办私塾,2010年在西昆小学附近建起德成传统文化学院,专门开展国学特色教学。
德成传统文化学院除了接收本村学前、小学年级的孩子外,还有来自浙江、湖南、辽宁等全国各地的学生。每年暑假,该校还会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公益夏令营,让来自省内外的150个家庭一起亲近国学,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最多的时候有13个省份的家长学生参加夏令营。”理事长兼常务副校长张腾万说。
学院成立伊始,陆续迎来一批又一批我市及省内外各地的义工,当中有企业高管、海外留学归来的学子,在这里义务教学,帮助管理学校,躬身实践和传承传统文化。
学习期间,学院老师带领大家朗诵《论语》《弟子规》《易经》等国学经典,让学生、家长在“静心”阅读中,领悟人生智慧,规范行为,建立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同时,老师还会引导学员独立打理各方面生活,参加孝行、环保、农活、体验自然等集体活动,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生活紧密相结合,让学生、家长从经典诵读、生活常礼中体验和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道德讲堂”活动现场
校园:国学经典重现朗朗书声
2月6日晚,“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场比赛中,翁馨在“选词成句”环节一击即中,答案“坐看云起时”脱口而出。此后,她连续答对了5题。因答错第六题,进入“绝地反击环节”———“出口成诗”。该环节要求选手须在150秒的时间内,说出与大屏幕上12个关键词相关联的12联诗句。面对关键词“谢公屐”,翁馨对以“脚穿谢公屐”,可惜与正确答案“脚着谢公屐”一字之差,遗憾出局。差之毫厘,也让主持人董卿连连表示惋惜。
翁馨多次参加“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国诗词大会”的海选。她能基本掌握《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宋词》等古诗词经典,诗词储备量已达到2000多首。
据介绍,翁馨的古诗词积累离不开小学母校———流美中心小学的积淀。该校是市区第一所将诵读经典、宣传国学纳入日常教学,打造特色教学项目。2007年起,该校每年一度举行“千人诵读大会”,操场上整整齐齐地坐满学生、家长,舞台上的学生穿着各式各样的服装,如古代汉服、现代服装、校服等配合表演,全校师生共同诵读经典,书声洪亮,蔚为壮观。2012年,该校还编写了一本国学考级课本,每年上半年举行国学考级,依据学生对国学的掌握量等,评等级,提倡学生加入到传承经典文化的队伍中来。
佼佼者如翁馨在五年级时就已通过考级,被学校授予最高级的“国学小博士”称号。同时,流美中心小学也倡导亲子共读,引导鼓励家长参与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殿堂。2017年,该校被评为福建省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示范校。
桐北中心小学是我市经典国学普及推广试点校之一。2010年开始,该校开始国学经典校本课程,设有国学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输送教师外出培训,将每周一节的国学经典课,列入综合实践课程。同时,该校与桐南小学、慈济小学、西阳小学、赤溪小学等一同获得福建省少儿图书馆授权,使用网络资源,开展网上传统文化学习。
目前,市区所有小学及部分乡镇小学均将国学经典纳入正规教学,日常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涉及国学经典阅读、书法、棋艺、民族器乐、剪纸、戏曲等,并借助民俗节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2018年,市教育局在全市小学开展“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厚基教育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内容将传统文化教育全面铺开,为建设“文化福鼎”营造良好氛围。
林洁主讲“国学讲堂”
社会:传统文化再造和谐新风
2012年5月,“道德讲堂”在我市悄然兴起,通过“闭目沉思,反省自身”“学习模范”“诵读经典”“谈感悟”“发善心”等多个环节,践行和传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4年6月,“幸福福鼎”大讲堂正式开讲,通过组织国内专家学者、当地文化名人,以讲座的形式将传统文化作为重要内容,在我市广大公众中掀起学习传统文化新风尚。2016年起,“国学讲坛”突出国学经典的教育实践,以小规模专题讲座的形式分别走进学校、图书馆、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公共场所,普及传统文化,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2016年11月19日,市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会成立,意味着传承传统文化进一步在全市推广。促进会成立前后,每年分批次组织大量的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在秦皇岛、宁波、温州、福州等地举办的传统文化培训班、学习班,为我市传统文化教育推广储备人才。同时,促进会邀请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传统文化研究专家学者来我市举办专场讲座;组织市区小学开展“弘扬传统文化,争当四好少年”的赠书、诵读活动;在市区小学和部分乡镇小学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国学教材进校园活动……
2017年5月11日,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基地在品品香白茶庄园·大师馆成立,让广大福鼎传统文化爱好者有一个学习与实践的“家”。
“助人助困,更要助心。传统文化教育让人在接受帮助中,学会感恩,在面对困难中心灵变得更加强大。”福建省劳动模范邓昌朝说,近年来,他依托邓昌朝劳模工作室,发动社会各界传统文化教育推广工作者,参与“道德讲堂”“国学讲堂”等活动,推进我市传统文化教育持续开展,并扶持德成传统文化学院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帮扶工作,吸引广大群众学习传承传统文化。10年来,我市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教育推广工作者、爱好者参与学习和践行传统文化,在社会各界孕育传统文化之花,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
“你们希望今后把什么东西留给孩子?”林洁在每次“国学讲堂”中,都会这样引发家长思考。近年来,她着力将传统文化运用到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当中,让一批批学习对象在国学经典的熏陶下领悟智慧,转变人生。
市看守所更是借助国学文化对在押人员进行教育改造,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很多被羁押人员在接受教育后表示,听了这些课后感触特别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