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福鼎一中被教育部确认为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围绕“信息化校园建设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路径探索”的试点内容,2013年初福鼎一中启动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探索、完善学校信息化“4G”模式,即“高新科技、高效课堂、个性化教学、高素质人才”,通过构建信息化高效课堂,促进个性化优质教学,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和专业水平,走出了一条信息化校园背景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办学水平的新路子。
高效+个性 课堂变得精彩有趣
3月10日下午第三节,福鼎一中“信息化教室”里,正在上一堂特别的课:教室里的黑板变成了电子白板,教科书变成了平板电脑。地理教师陈竞宇正在教《城市化》,利用基于synologynas系统下的moodle课程平台,开展移动翻转课堂教学。学生们在平板电脑上自由地翻转浏览,通过学校网络资源平台与同学们进行“电话”,或与老师进行互动。随后课堂展示:教师通过电脑即时调阅各组情况,随时反馈评价,并把有代表性的案例呈现给全班同学。
“信息化教学就像一部‘大片’,创造了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的表现手法,每节课我都可以和老师互动交流,学起来更有兴趣。”高一(12)班学生周宇航说。
“高效·个性课堂”最大的亮点就是改变了以往老师在台上单方面传授知识。课前,科任老师把各自科目的重难点制成微课,上传到网络平台,同学们可以进入平台预习、复习,强化知识,并结合QQ、微信、校园网学习社区等网络平台辅助教与学,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实现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创设有利于个性化教学的开放性网络教学环境。
去年11月,宁德市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与发展研讨会在福鼎一中举行,该校面向全区展示了十二个学科三十节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公开示范课,有的学科尝试利用QQ群将学生实验与计算题的解析过程即时展现在白板上,通过对比分析深刻理解概念与规律,使用魔灯平台将选择题的答题情况即时显示,凸显新技术手段带来课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与高效;有的学科利用微课等素材资源,使用TPLINK、简易服务器和平板电脑,采用小组合作、互动等方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有的利用无线摄像将部分典型实验操作即时展示在白板上,通过师生互动、探讨,让学生领悟实验原理与操作注意事项。这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研究课,深受学生欢迎,获得了参加观摩活动教师的好评。
福鼎一中副校长、特级教师陈德康说:“借助信息化,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多样化,实现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平台+实训 一线教师“触网”唱主角
教育信息化关键是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2013年初,该校对已建成的自动录播系统进行升级,为教科研中开展课堂实录、微课比赛、教学讲座、课例观摩研究等提供良好的环境。之后又逐步加大设备投入,建成信息化主控中心,利用其资源存储与信息传输功能,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完成了以校园网为载体的综合管理平台、资源平台、魔灯平台、课廊平台,在传统校园网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扩展传统校园功能,努力实现教育过程全面信息化。
教师的应用能力是实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障。该校经常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的学习、培训和教研,并在教师间开展互帮互学的活动,先后邀请了华中师大、华南师大、省电教馆等专家到学校授课,并以陈载耀校长主持的教育部规划课题等10多项省级、部级课题为平台,引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
三年来,该校许多老师在福建省名师课堂、专递课堂、在线教学等网络教研中脱颖而出,涌现了一批信息素养高、教育技术能力强的骨干教师。陈德康设计和制作的“CDK微课”上传到“福建高中新课程网·教学素材库”中让师生共享,陈竞宇老师微课作品荣获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一等奖,王峰老师课例获部级“优课”,33篇论文在各类CN刊物发表……
“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大大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陈载耀说,“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融合,引领智慧校园建设,共享教育现代化。”
(蔡雪玲 曾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