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员李圣威正在进行常规蹴球训练
何国勇教练独创的杠上直线踢球法,让学员们击球准度提高迅速
高脚马
陀螺
本报讯(林莹莹)说起足球,人们都知道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的“蹴鞠”运动,如果现在告诉你,蹴鞠还有个“同门师兄”叫“蹴球”,你可能就甚少听闻了。近几年来,我市的民族中学蹴球队发展迅猛,多次在省级和国家级比赛中获奖。
2002,为创设一个民族学校的民族体育品牌,福鼎市民族中学引进蹴球项目。这项看似简单,实则十分考验心理和技术的民族体育项目,在这个学校,从零开始发展至今,民中人为之奋斗了整整12年。为了学习蹴球技术,他们采取自行摸索和请教专家相结合的方式,将蹴球技术“吃透”并创新。
2007年6月,湖北恩施蹴球邀请上,这支队伍主动请求参赛,摸索强队技术,并回头苦练。训练中该校资深教练何国勇为了提高球员击球准度,独创了杠上直线踢球法,即队员们在宽10厘米,高5厘米,长10米的的直线上练球,准度有所偏差,球就会掉下来。此项独创训练法,让学员们击球准度提高迅速。训练中何国勇还发现,平整的场地实则存在起伏,这微小的偏差对于蹴球运动来说却是巨大的。何国勇根据队员实踢,将微小的偏差记录在纸张上,再进行场地的修复。这项工作琐碎且难度很大,每块场地都需要花费1-2两个小时,测量30-40条线路。目前,全国蹴球赛事全部采用了何国勇教练的场地图测量方法。
付出终有回报,在2007年全国第八届民运会上,民中蹴球队在强手如云的比赛中硬拼下了混双的一枚金牌,也是我省在该次运动会上取得的两金之一。胜利的喜悦大大鼓舞了全校师生,学校充分调动了有限的资源,建设场地,购置器材,定期与浙江、江西两省开展民族中学传统体育交流活动,让民族传统体育走进课堂。
海选、 预选、初选、决选,你以为这是某个选秀赛场流程?不,这就是筛选蹴球苗子步奏。要寻找拔尖蹴球苗子,绝非易事。首先得在蹴球课堂上进行首批海选,再成立课外兴趣小组进行二次筛选,经过2个多月的心理和技术观察,保留部分少数民族学员进行系统训练,而后,再挑选尖子参加全省、全国性比赛。
民中多年的训练参赛证明,蹴球运动不仅打响了民中“特色办学”的招牌,同时还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益,不少学生通过训练和参赛,打出了国家级水平,个人素质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今年省民运会蹴球项目的冠军选手李圣威通过几年的训练,从原来的“皮小子”成长为一名大气沉稳的蹴球选手。就连三年前不同意他练蹴球的母亲都慢慢发现了他的改变,“现在性格变得更有耐心,做事也更细心,学习成绩也慢慢提升,这都是蹴球带给他的变化。”另一位省运会女子双蹴冠军钟金雪曾在比赛中给对手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与莆田学院大学生的比赛中,钟金雪思维清晰,战术具有针对性,无论对方将球躲到哪个角落,她都能准确进攻得分。何国勇教练介绍说:“蹴球是很讲求心性和技术的运动,要求我们的队员在枯燥的训练中能耐得住烦,在高压的比赛中能守得住心,这就是队员们能飞速成长的原因。”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市民族中学蹴球队这支小队伍成绩突出。学校被授予全国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福建省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等荣誉。其中,全国民族传统示范基地在我省唯我市一所,全国也仅仅只有十二所。国家民委及国家体育总局领导视察了民中蹴球队后盛赞其为守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所做的努力。
除了蹴球,作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市民族中学还开展了许多其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陀螺、板鞋、高脚马、武术等项目也在学校的运动课中开展,既锻炼了身体又充满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