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教师,历来重视“优等生”,嫌弃“落后生”,忽视“中等生”。优等生因成绩拔萃,受各方重视,得到重点培养;落后生因经常“整事”,而成为重点“改造”对象;可中等生因成绩平平,表现一般,容易被忽视,但这类学生往往是“潜力股”,如果加以科学引导、培养,日后必能成器。因此教育者有必要重视中等生的挖掘培养工作。
“小小陈”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是某幼儿园的学生,因性格内向,不善于表现,他几乎被老师忽视了,以至于有一次老师要求班上每位同学要轮流在班上讲故事,他整夜担心失眠,甚至萌生了请假在家“躲风头”的念头。事实上,小小陈在台下讲故事绘声绘色,但因为怯场不敢在众人面前表现。后经家长和老师的鼓励,小小陈终于站在全班同学面前讲故事了。尽管故事讲得一般,但对他来说意义非凡,此后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后来上课也积极举手,老师给他站起来回答问题的机会也多了,讲故事水平等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这绝不是个例。反观学校,成绩一般的中等生不在少数,但他们并不是平庸之辈,各有各的长处,这需要教师们的挖掘。
早些年,教育部门提出“小班化教学”,笔者认为就是要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历程,让好的学生更好,让中等生的潜力得到充分挖掘,让落后生回归正常的学习状态,促使学生均衡发展,但后来教育方向有所偏颇。现在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所要做的是不应只关注“两头”,还应关怀中等生。
中医有种理论: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套之,“中等生好比未病之病”,“落后生好比已病之病”,“上等生好比将病之病”,一位教师教育出什么样的学生可窥其教学水平。这样的比喻虽不恰确,但道理相通。
□ 凌 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