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校园活动不断升温,一股浓浓的“六一”味道扑面而来,引起我对“儿童节”的思考。
如今很多人在感叹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愈加散发着几分铜臭的气味,和其他节日一样,免不了变得俗气,拼消费、拼礼物等比比皆是,尤其是城里优质学校的孩子们。“六一”临近,学校、家长早早就开始策划着怎样为孩子过好节日。今年“六一”节恰逢周末,很多家长费尽心思,推陈出新,可家长们真的了解孩子吗?在属于孩子的节日里,如何让孩子真正感受快乐呢?
“六一”节,学校习惯性地为儿童们准备节日礼糖,为优秀学生颁发奖品,这无可厚非。然而,孩子们儿童节想得到的礼物越来越“高级”,从洋娃娃、小汽车到Ipad,父母也愿意“下血本”,满足孩子的愿望,甚至还有家长直接塞给孩子钱,让他们自己买想要的礼物。表面上看,父母满足了孩子的需求,孩子得到一时的快乐,实质上家长是在敷衍塞责,因为成长中的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滋养,它是物质所无法代替的。一本书、一个篮球,只要是孩子成长中真正需要的就是最好的。“六一”这个周末,父母若能与孩子在一起,画一幅画、打一次球、做一次家庭大扫除……都是有益的节日礼物。
现在很多家庭中有留守儿童,父母亲因工作需要长期不在孩子身边,这种亲情的缺失造成孩子对父母陪伴的极其渴望,“六一”节要是父母能出现在孩子的面前陪孩子一天,那是最好的礼物。实在不行给孩子寄来一封信,通一段知心电话,或者给孩子寄来一件亲手制作的小礼物,也能接近与孩子间心与心的距离。
让孩子们过好儿童节,学校层面也要全面反思和调整。学校要更新过去仅开开表彰会、办一台文艺晚会这种成人过节的套路,树立“儿童本位”观念,多听取儿童的意见,多问问孩子想要什么,尊重孩子的意愿。我们曾经为了所谓的隆重、热闹和充分展示学校的艺术风采,让一部分师生没日没夜地加班加点排练“六一”节目,最终只有少部分学生是演员,而大部分学生是观众,甚至看不到少部分学生演出,不是儿童节真正的主人。这种过节方式背离了节日的本质,也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负面的影响。儿童节就是要让全校儿童尽可能全员参与,学校应该提供菜单式的活动项目让孩子自由选择参加,扮他们喜欢扮的角色,做他们喜欢做的事,让老师和家长也参与其中,让活动延伸到校外、社区,让节日成为沟通学生与老师、家长情感的纽带,也能寓教于乐。 福鼎市桐北中心小学 翁日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