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一直是不少求职者的首选,也是家长眼中稳定、体面的工作。廉思的团队在调查中发现,仅有13.4%的受访者是由于“收入高”而选择当高校老师,64.6%的高校青年教师认为“稳定性高”是当前工作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廉思分析,虽然高校青年教师的整体收入偏低,平均一年只有大约5万元,但多数选择高校青年教师作为职业的,都是看重其隐藏的无形资本。
廉思介绍,由于高校青年教师刚入职不久,工资和职称相对较低,申请课题经费难度较大,而结婚、买房、买车、子女升学、赡养老人等经济压力又集中涌现,以致不少人不得不从事各种兼职,以代课、培训、承揽项目等方式贴补家用,甚至有14.2%受访者以兼职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
调查显示,多数高校青年教师都是月光族,每月能有结余的只占31.3%,23.7%的人收不抵支,11.8%的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前几年主要靠父母和配偶支持。
□过来人经验 入职便制订5年规划
胡建国本科毕业后就进入高校做了一名大学教师。从教十余载的他,在最初的困难时期选择静心充电,又通过自己一系列的“5年规划”,如今已被北京工业大学破格聘为见习教授,并任学院院长助理、社会学系主任。现在回想刚工作时的情境,再比照现在的大学老师,让胡老师感触最深的同样是面对生活压力。
从收入上看,胡老师工作第一年的月工资只有270元左右,房租大概是150元,压力挺大。现在大学青年教师收入也不高,“我刚来北京工作时,原来单位的人都不相信北京高校教师的收入这么低,以为我开玩笑。我申请限价房时,街道同志看我收入不高,还怀疑我的收入证明是假的。”他感慨地说。
虽然生活压力大,但胡建国还是很珍惜教师这份工作,他给自己制订了“5年规划”:第一个5年完成硕士学业,第二个5年完成博士学业。按照这份职业规划蓝图,胡建国在教师这条路上,每一步走得很踏实,在做了一年大学政治课老师后,便考取政治学研究生。由于一直抱着不计较的平常心,一路走来还收获了不少惊喜。
□过来人建议 淡定面对投入产出时间差
高校青年教师收入不高,但是工作压力并不小,现在高校科研、教学、职称晋升竞争都很激烈。这样一种生存状态下,要想静心做学问、搞教学,对年青老师是个不小的挑战,这是需要淡定面对的。
胡建国坦言,他博士毕业刚工作时,工资每月不到3000元。好在单位提供了两年的过渡房,让他暂时有栖息之地。刚工作,也没能力与途径改善自己的经济条件,自己倒也开脱,没事时就呆在家里看书搞科研。现在想想,工作最初两年的充电,给自己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作为过来人,有两点心得,希望和青年教师分享。
第一,如果暂时改变不了外部环境,那么可以改变的只有自己,让自己保持安静从容的心态很重要。现在社会上急功近利的风气是存在的,有些人在就业时,过于执着于某些地域、某个部门甚至是某种物质,比如房子等。胡建国认为,避免这种风气的干扰太重要了,因为高校老师的科研教学投入与产出存在一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有时还不短。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心态的安静从容很重要。
第二,搞好工作积累,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现在高校发展形势变化很快,但是无论怎么发展,搞好本职工作,当机会出现时,积累与付出是会得到承认的。
第三,做好职业规划。大学教师职业是一生的,而不是一时的,给自己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按着这个目标向前走,避免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