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走进管阳镇茶阳村笋竹两用基地,1000多亩竹林郁郁葱葱。不远处,三三两两的竹农忙着将适龄毛竹砍下,不一会,山间小道两旁堆满了竹材,正准备装车送往外地毛竹加工企业进行加工。 “我们村有1500余亩的可利用竹林,目前有1000亩左右的竹林已与毛竹加工企业签约。”茶阳村副主任汪子培说。 管阳镇境内竹林密布,毛竹种植面积达1万多亩。近年来,管阳镇立足竹林资源优势,以茶阳村为试点,带动钰阳、花亭、沿屿、金钗溪等村流转竹林地3000亩以上发展新型竹林业经营项目,打造笋用林基地、竹用林基地和竹笋两用基地,使竹林产业成为农户增收的绿色银行。 “笋用林基地是通过春季和冬季的挖笋,大概每亩能给群众增收3100元;竹用林基地是通过给毛竹加工厂提供毛竹粗加工的原料,年产值能达300多万元;笋竹两用基地能实现春天采春笋、制笋干,秋天砍竹材,冬天采冬笋复合型经营,不断壮大毛竹特色产业,为村集体每年增加3万元村财收入。”管阳镇党委委员、人武部部长张郑意说。 “以前大家种竹子,竹山没有公路,毛竹运输困难,种竹子投入多不盈利,导致村民积极性不高。”汪子培感慨道,现在竹山都通了路,种竹有了销路,农户增加了收入,积极性也提高了,竹山从粗放管理转向了精细化管理,变成了竹农的金山银山。 “我家有18亩毛竹,现在砍毛竹预计每亩能增收200元,挖春笋、冬笋收入也有9000多元,日子是越过越好了。”茶阳村村民汪承团说。 下足“竹”功夫,做好“竹”文章。为更好地将竹产业打造成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管阳镇与福建福茂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签订流转协议,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统一流转毛竹林,村民按股分红。同时持续探索竹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改造低产低效竹林,推进竹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 “接下来我们还将在花亭、沿屿、金钗溪等村继续扩大竹林流转,进一步深化竹产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村集体切实得到获利,让竹产业成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一把‘金钥匙’。”张郑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