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闻网讯(温丽芬)眼下,正是紫菜收成的好时节。这段时间,店下镇筼筜村的“海上菜园”一派丰收的景象。从村内码头望去,只见一排排紫菜撑杆在海面上整齐排开,渔民们正驾驶船只穿梭在“菜田”里,忙着收割紫菜。 据了解,筼筜村是福鼎坛紫菜的主产区,所产紫菜以其口感好、品质佳而备受消费者青睐。然而,早些年,筼筜村的紫菜产业发展也曾一度陷入困境。当时,由于养殖区气候变化,再加上部分养殖户不规范养殖,紫菜出现大面积烂苗、绝收等现象,村里的养殖户们纷纷转战浙江等地,原本热闹繁华的筼筜村,一度成为无人问津的“空心村”。 改变始于科特派的到来。6年前,在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福鼎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王朝新的指导下,村民杨玉春一家选择重新返乡养殖坛紫菜。通过开展紫菜新品种的示范养殖、合理规范养殖密度和菜苗时间、科学监测海水水温等,筼筜村的紫菜养殖产业再次焕发新生机,大大提振了村民们的信心。于是,第二年就有20几户村民紧随杨玉春的步伐,再次回到村里养殖坛紫菜。 科学养殖让筼筜村紫菜产业逐步朝着高质量发展迈进。从一开始的100多亩,到今年的300多亩,杨玉春一家的紫菜养殖事业版图一步步扩大。而这也正是筼筜村紫菜养殖产业的一个生动缩影。截至目前,该村共有10多家紫菜加工厂,100多户村民从事紫菜养殖。 “以前全靠经验,紫菜烂苗太厉害了,现在通过科学养殖,紫菜不仅产量提高了,品质也很不错。”说起这几年来的变化,杨玉春的脸上满是自豪:“靠着养殖紫菜,我们村好多人都在市区买房子、买车子,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如今,靠着这一帘紫菜,筼筜村闯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村民们的“钱袋子”也愈发鼓了起来。2023年,该村人均年收入达2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