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提案办理单位代表及7位政协委员围绕人社事业发展、城市品质建设、农渔业科技应用、畲族文化建设、美食产业发展、档案保护管理、劳动关系治理、重点海域治理等民生热点问题,进行了大会议政发言。本报特将他们在大会上的发言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关键词:发挥福鼎美食优势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陈善施委员 预制菜已成为食品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极具发展潜力的蓝海赛道。而我市食品加工产业是我市传统支柱产业之一,涉及水产品、肉类、果蔬、调味品、酿酒、饮料等20个行业,拥有SC资质的食品加工企业130家,为此,陈善施委员向大会提交了《发挥福鼎美食优势,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的建议》。 现状—— 目前,我市以福鼎小吃、水产类为主要特色的预制菜产品已渐露头角,拥有闽威、鼎鑫园、景源水产、新凤贤、太姥邱记等10多家规模较大的生产企业,产业规模已达3.8亿元。同时,我市自然资源禀赋显著,坐拥“中国鲈鱼之乡”和“中国坛紫菜之乡”,是大黄鱼、大弹涂鱼、坛紫菜的主产区。全市拥有众多沿海乡镇和渔船,养殖面积广阔,水产品种类繁多。此外,我市还拥有丰富的农副产品和美食资源,不仅是全国首个美食地标城市,还拥有378种传统特色小吃、“福鼎八盘五”“福鼎鲈鱼宴”“福鼎槟榔芋宴”等众多菜品,为我市预制菜产业的发展和预制菜爆款产品的打造提供了坚实基础。 建议—— 加强规划引导,进一步完善细化产业扶持政策,包括成立市美食研究院,加强科研对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对使用本地水产、农特产品加工预制菜的企业给予入园租金减免、金融扶持、用水用电等方面的优惠举措。 依托我市丰富的水产资源和农副产品优势,大力推动预制菜产业集聚发展。加快推动贯岭镇食品谷项目建设,根据本地企业现状设定租金优惠等政策,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同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建设闽浙预制菜产业集群,打造预制菜产业发展高地。 加快“吃在福鼎”“福鼎肉片”等公共品牌注册,实施双品牌战略,以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形式参加各种媒体宣传,打响公共品牌。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两条腿走路,以政府+企业打造我市预制菜品牌,提高我市预制菜产品品牌附加值,提升市场竞争力。 此外,探索建立“政府+检测机构+预制菜企业”的合作模式,加强源头管控,建设产业标准,并完善冷链物流体系,保障产品质量。还要加强行业培训,培育人才队伍,提高福鼎预制菜制作水平、工业化转化能力和营销能力。 关键词:加强档案资源保护管理和利用服务 姚满堂委员 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近年来,档案部门着力提高档案法治、资源、利用、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水平。为此,姚满堂委员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强档案资源保护管理和利用服务的建议》。 现状—— 截至今年11月,市档案馆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类档案共计146477卷和274966件,资料9046册,并寄存国有破产企业档案约2万卷未计入馆藏总数,数字化率98.27%。档案数量居宁德市县级馆第二位,年查档量达到3000多人次,大部分为解决纠纷、确认工龄、维护权益等。各部门各乡镇(街道)档案室档案数量达269346卷和370647件,全市档案总排架长度达6491.67米(2024年国有档案资源普查数据)。同时,在档案资源利用服务上,编研了《林永中烈士年谱暨档案史料汇编》《福鼎市档案馆藏抗日战争档案选编》《闽东抗日战争档案史料》等书籍,加强了红色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馆藏老照片、史料等,为警史馆、医史馆、税史馆、三茶统筹馆、闽浙边界红色文化展示馆等各种纪念馆、展馆以及街区文化建设提供了历史依据。 建议—— 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提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健全档案工作长效机制。同时,重视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专业化、系统化培训力度,培养造就更多“档案工匠”。通过对档案馆现有未装密集柜的库房进行扩容改造,增容10万卷,满足今后十年档案存放需求。 此外,每年安排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地方文化的特色档案征集、整理和编研利用,征集与福鼎历史有一定关系的档案资料,征集当地现代名人及地方特色档案、历史文献、民间艺术和民风、民俗、家谱等档案资料;建设一批“乡村记忆”民俗馆、乡愁馆,开展本地特色档案资源抢救保护工作,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编研成果。 此外,推进档案智能化管理,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建立涵盖所有档案信息的资源总库。 关键词:创新劳动纠纷多元化处理机制优化人社领域营商环境 卓巍委员 妥善解决劳动纠纷既是我市构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水平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也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重要基础。为此,卓巍委员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创新劳动纠纷多元化处理机制优化人社领域营商环境的建议》。 现状—— 近年来,市人社部门在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优化企业用工环境等方面采取的新举措分别被新华网、《中国劳动保障报》等国家主流媒体报道,劳动关系治理能力取得显著提升。 我市劳动纠纷处理主要途径是通过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截至目前,2024年度全市劳动维权中心共解决欠薪486件、747人次,追讨欠薪699.376万元;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共审结案件372件,其中裁决151件、调解132件、撤案89件,接待来访1000余人次,涉案金额1293.42万元。涉及人数与涉案金额较多,既有用人单位法律风险意识淡薄、管理制度缺失的人为原因,也有缺乏源头预防机制、疲于被动治理的社会因素。 建议—— 优化整合解纷力量,构筑多元处理机制,将劳动纠纷案件同步嵌入调解程序,从受案程序上引导劳资纠纷在前端先行调解。同时完善基层劳纠平台,构筑基层调解体系。将调解组织向规上企业集中的工业园区延伸。通过业务培训、典型案例研讨等形式,提升调解人员能力水平。 此外,通过细化完善证据财产保全和执行程序制度衔接,形成裁审部门良性互动工作格局。探索创新裁审衔接新领域,建立健全错案反馈机制,为特殊弱势群体建立维权绿色通道。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改善整体执法条件。同时,加强考核管理,建立激励保障措施。充分发挥工会作用,引导企业合规管理,提升企业风险防控能力,从源头预防不必要的纠纷。 关键词:加大环沙埕港近岸水质提升工作力度 庄志韧委员 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建设美丽海湾。为此,庄志韧委员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大环沙埕港近岸水质提升工作力度的建议》。 现状—— 2021年以来,我市重点从工业污染源管控、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入河入海排污口整治、海洋生态修复等方面强化措施,持续深化近岸海域污染防治。但由于沙埕港狭长弯曲、水深浪静,特殊的地形导致沙埕港内外海水交换不充分,使沙埕港从湾口至湾顶,污染物浓度程度逐渐增高。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2023年,我市污水集中收集率为48.32%。市三联污水处理厂进水BOD浓度未达到100mg/L以上的目标任务要求,且农污治理进度偏慢。 随着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工作的完成,网箱养殖口数减少,但深度增加,不少高密度养殖做法造成残饵一定程度污染水体。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方面已逐步推行尾水排放治理。目前全市71个工厂化、高位池水产养殖入海排污口,已整治完成63个。 建议—— 进一步加大陆源污染治理力度,通过实施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加快推进我市城区污水提质增效工作;提升城区雨污分流水平,完善城市污水收集系统;推进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完善入河排污口整治;加快推进城区污水处理厂新、扩建项目建设;建设完善沿海村庄农污管网和治理设施建设。同时强化工业污水治理,确保园区污水管网和设施的正常运行,督促企业全面落实雨污分流。坚持“三水统筹”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对全市65个入河排污口,逐步推进整治工作。此外,通过完善海水养殖规划、加强海水养殖科学管理,逐步改善水产养殖污染。同时,进一步推进海洋生态修复工作,强化海洋生态红线管控,严格控制填海工程,重视岸线生态景观改造,改善沙埕港海域水动力环境,恢复沙埕港自净能力。通过继续申报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扩大沙埕港内湾海洋生态修复范围。认真制定山水林海一体化保护项目方案,因地制宜推进荒山修复、溪流综合治理、红树林生态系统修复及保护地建设等。不断宣传引导,加大海洋环境执法力度,增强群众投身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