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闻网讯(王婷婷)青山巍巍,曲径蜿蜒。沿着水泥路盘山而上,一座上书“红茗洋”三个大字的石碑映入眼帘,便进入了闽东重要革命老区根据地之一——福鼎市贯岭镇茗洋村。
穿过村道,一排排房屋错落有致,一座承载厚重红色基因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显得格外耀眼,正门上悬挂着馆名“红茗洋纪念馆”,在蓝天下熠熠生辉。
“在革命战争年代,茗洋人民对党忠诚,对敌斗争英勇。国民党反动派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说‘茗洋人连骨头都是红的’,由此闻名‘红茗洋’。”讲解员张晶晶介绍,茗洋村位于闽浙两省三县交界处,四面环山,地理位置险要,并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对于开展游击革命活动十分有利。
红色是茗洋村的底色。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这里就建立起边界地区第一个地下交通站,村里超过半数的村民自发参与革命,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
“让茗洋人铭记至今的是‘4.18惨案’。1935年4月18日,浙江保安团为了搜寻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对茗洋村群众进行严刑拷打逼问,导致11人受伤,3人牺牲,还烧毁了50多间民屋。”张晶晶说,新中国成立后,仅茗洋村被评为革命烈士的就有15人,被评定为“革命五老”的有111人。
为纪念这些革命先辈,茗洋村建设革命历史纪念馆,于2008年开馆。馆内共三层,分五个展区,以200多幅展板、图片及实物陈列等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示了1935年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红军游击队艰苦卓绝的英雄事迹,再现了如火如荼的峥嵘岁月,成为一个内容丰富、史料翔实、教育意义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先后被授予“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福建省国防教育基地”“宁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德市党史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对我们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每次重温革命先烈的故事,心中都会肃然起敬,能量满满。”走进红茗洋纪念馆,福鼎市消防救援大队消防员郑其康听着一句句详细的讲解,目睹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个个逼真的场景,备受鼓舞。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到此瞻仰、参观和受教育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青少年学生和游客等超1000人。其中,“七一”和“十一”是观光学习的“高峰时期”。
“自开馆以来,我们配备了纪念馆专职管理人员,制定了卫生、来访登记等制度,实行节庆日定期开馆和来客随时开馆等管理办法。”茗洋村党支部书记陈秀桃说,近年来,在镇里的支持下,该村不断完善纪念馆内外的配套设施,重新更换馆内展板,安装部分防盗防护设施,对馆外周边进行绿化美化。
下一阶段,茗洋村将以红茗洋纪念馆为中心点,修复“4.18”惨案旧址、鼎泰区革命遗址、东宫物资集散地,串点成线,打造红色主题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