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郑盛永 林斌 吴守峰
地处闽东大山深处的福建省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曾集“老、少、边、穷”于一体。1984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一封反映赤溪下山溪自然村贫困状况的来信,引起党中央的高度关注,从而掀起了全国各地至今仍奋斗不息的脱贫攻坚运动。赤溪村也由此被称为“中国扶贫第一村”。
30多年来,赤溪村弱鸟先飞、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历经了“输血”帮扶、“换血”搬迁、“造血”开发的艰辛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旅游富村、农业强村、文化立村、生态美村”的精准扶贫路子。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于2015年1月29日、2016年2月19日对该村作出重要批示和视频连线讲话。2017年,赤溪村名列中国名村影响力排行榜第264位,2018年8月,列入财政部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为期3年)。据南京农业大学调研,在财政部公布的全国9省18个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县(市、区)中,福鼎市综合实力排在中位数。为了争取高站位,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福鼎试点仍须全力以赴。
福鼎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赤溪村的重要批示和视频连线讲话精神,按照打造农村综合性改革“试验田”和“样板区”要求,把实施农村综合性改革作为全市改革工作的“一号工程”和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在财政部农业农村司(国务院农改办)高度关注和福建省财政厅的支持指导下,由市委书记亲自挂帅,市长主责担当,市委分管领导全程主抓,成立了“一办七组”的组织架构,围绕村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治理、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生态文明发展四项机制,以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为主线,因地制宜、精准发力,探索共建美丽家园、共治美善乡村、共享美好生活的乡村治理新路。2019年,该市入选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下转2版
共建美丽家园
进入仲夏,清澈的九鲤溪依村流过,溪流两岸是苍翠的万亩原始森林。掩映在这青山绿水间的赤溪村,一幢幢四层传统古民居从街头延伸至街尾。沿途畲乡山水木屋、大学生创业商铺、畲乡风情购物店琳琅满目,村外茶园和果树绵延成片……一幅美丽的乡村风光尽收眼底。
“造福工程”起新居。30年前,赤溪村280多户村民分散居住在14个“五不通”的偏远自然村,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1994年,下山溪22户畲族同胞在福建省率先实施“造福工程”整村搬迁,建设了长安新街,此后10多年,各自然村群众陆续整村搬迁至中心村。特别是2015年,杨家溪至赤溪的杨赤旅游公路全线建成通车,串起了霞浦杨家溪和福鼎九鲤溪、太姥山3个景区。现如今,已有3条公路分别通达太姥山景区、高速互通口和集镇,赤溪至高速互通的行程缩短为20分钟,为赤溪村打开了山门,山旮旯也能一路畅通。
随着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赤溪村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景象映入了人们的眼帘,该村获评“国家森林乡村”称号。全村实施景村融合工程,对长安新街外立面进行改造,通过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引导农民对房前屋后边角地进行改造利用,栽植花卉苗木,建设绿色生态家园;结合旅游项目建设,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点,推动沿街、沿岸、沿山等一批景观带建设,先后启动实施水街沿线景观带、坡屋顶改造、生态旅游公路、花海田园农业观光、畲家客栈等项目;找准农村的“魂”,留住农民的“根”,发掘和保护传统村落、民俗文化等遗迹遗存,弘扬畲族文化、扶贫文化底蕴等,将传统故居杜家堡改造成扶贫展示馆,形成“漂亮房子”等独具闽东畲乡风情的特色街区;守护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将村里卫生保洁等工作外包给第三方公司,加快改水改厕、污水管网铺设、实施生态水系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开展毁林种茶整治及生态修复,九鲤溪流域多次出现堪称“水中大熊猫”的濒危物种“桃花水母”。
如今的赤溪村,在教育方面有基础设施最完善的村级小学;医疗方面有福鼎首个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村级医院;养老方面有赤溪幸福园,孤寡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完善的基础设施,美丽的村庄建设,兴旺的产业发展,使赤溪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汉畲共荣的美丽村寨。每年5—10月的旅游旺季,慕名来赤溪村的八方游客每月都数以万计。
共治美善乡村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赤溪村100余名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在去年年终表扬大会上获得村优秀共产党员、“赤溪好人”称号的党员、村民无一例外参与到战“疫”一线中来。
这是赤溪村发动基层党组织参与乡村共治的一个缩影。赤溪村构建党建引领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升村级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赤溪村开展“中心村大党委”试点,在旅游服务、种养殖、茶叶发展等方面设立11个功能型党小组,发挥党小组的引领能力和舆论导向。借助党员“先锋指数”管理办法,通过“设定定责+服务承诺+积分管理+评议定星”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对优秀党员进行褒奖和激励,激发党员干事创业热情。实施“幸福指数”建设,通过党员带动村民,把党内的激励,变成普通群众的激励,让“先锋指数”带动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推行“晨巡晚议日结”工作机制,实施网格化联系服务群众制度,一人一本账、一事一记录,让党员心中有了一本明白“百姓账”。晚饭后,村民在说事室集体议事,进一步畅通了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渠道,有效解决了环境整治、项目建设、产品销售等难题。
赤溪村重塑了村民守法、村风淳朴,对公共事务人人关心、人人尽责的乡村良好氛围,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设立法官、检察官工作室,“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开展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试点等,促进乡村治理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成立“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着力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真正做到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形成“小纠纷不出村、大纠纷不出镇”的良好局面。
畲汉情意长。赤溪村建设畲族文化广场、文化长廊,组建赤溪畲歌、广场舞、舞龙等文艺队伍,每年举办农民丰收节、“四月四”凤凰节等畲族特色节日,村民和游客在穿畲服、唱畲歌、跳畲舞、品尝畲族美食中感受浓郁的畲族风情,促进了“中华一家亲”。
赤溪村党总支还与慈善社工组织、市妇联合作,通过“三社联动”机制成立赤溪畲乡巾帼创业社,培训妇女进行鹅卵石手绘及工艺品创作,助力其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致富。该创业社的“点石成金巧手绘梦”项目还受邀参加了第十七届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巾帼馆项目展示,并入选中国妇女手工创业创新大赛全国100强。
共享美好生活
今年2月中下旬,赤溪村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按下了复工复产重启加速键,推动畲村白茶产业园、食用菌产业园等农村综合性改革项目高效建设。6月6日,中国茶界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刘仲华教授正式担任赤溪畲村白茶产业科技顾问,两位院士以华茶故里“福鼎白茶”的国优招牌为切入点,助力产业创新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例如其主导的生物科技暨食用菌产业园项目,使“小蘑菇”带来了大收益。仅以秀珍菇为例,每个大棚可种植菌包4万个以上,一个大棚一年能够给农户带来净利润16万元。
“农村综合性改革项目有效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就业。”赤溪村党总支书记杜家住介绍说,村里一些农业生产和旅游项目的建设也采取就地用工的办法,陆续复工,齐力筑牢扶贫成果。
乡村治理有效,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要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确保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赤溪村依托当地特色生态资源和太姥山西南麓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福鼎全域生态旅游发展,致力发展壮大农业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产业。与姥山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合作,联合成立赤溪旅游投资公司,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湖里岗玻璃观景栈道及景观索桥、畲家客栈等旅游配套项目,推动特色农业产业“一产接二连三”,引导农户开办特产店、农家乐、小超市、特色民宿等乡村旅游配套服务业,不仅让赤溪有景看,更能留得住游客,推动旅游产业提升和群众增收“双赢”。
特色产业需要组织化、规模化发展,离不开新型经营主体的参与。赤溪依托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多元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小农户和现代产业发展有机衔接。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唤醒农村沉睡资源,将农户资产与集体资产进行打包,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共同开发、联合经营,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村民更好地享受改革发展红利。
缺文化、少技术是制约农民创业致富难题。赤溪村依托闽东乡村振兴学院赤溪分院、社工组织等平台,培养了一批茶叶种植、蘑菇栽培、美食烹饪、农村电商和手工彩绘等领域的新时期乡村创业人才队伍。赤溪村村主任吴贻国牵头与村民合伙成立乡源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带头种植黑皮鸡枞食用菌,2018年,实现销售额120多万元;返乡大学生杜赢通过创办茶厂,创建白茶品牌,利用电商网络推广白茶,实现年销售额超300万元的目标……在良好创业就业环境的带动下,赤溪村涌现出了一批致富带头人,助推了村民收入指数的节节上升。
如今,赤溪村的村民们颂党情、铭党恩,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强劲,村民观念从传统的“等靠要”转向“我要富”,在推动赤溪振兴发展上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继续前进。目前,赤溪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84年的166元增长到2019年的22698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1984年的负债10多万元到2019年收入达130万元。到2021年,赤溪力争实现村集体收入200万元、人均年纯收入3万元、年吸引游客50万人次的目标。
美美与共,光荣与梦想同在。赤溪村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农村社区治理示范村等称号,拥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等国家级乡村品牌。
“祝愿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这是2016年2月,习总书记在人民网视频连线赤溪村时的深切祝福。通过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赤溪将建设成生活更加富裕、乡风更加文明、生态更加优美的畲家“明星村”,实现“中国扶贫第一村”向“乡村振兴样板村”的升华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