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云在介绍他的文创产品。
蜿蜒的枝干夸张地延伸着,上面垂挂着一串佛珠;边缘不规则表面附着贝壳的木块,被制作成别有意趣的茶盘;半圆柱形的锈铁盒里盛放着清香的茶针……看到这些古朴自然的文创艺术品,令人顿生喜爱。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作品大部分取材于岛上无人问津的海漂物,比如废弃的木头、锈迹斑斑的废铁等。而这些艺术品的作者,出自年仅31岁的海岛拾荒者——陈启云之手。
1988年,陈启云生于福鼎叠石镇的一个普通家庭。从学校毕业后,他曾赴四川、西藏和云南等地骑行旅游,足迹跨越了十几个省区市。他喜欢在各地捡拾容易携带的叶子或者石头,因为在他的眼里,一草一木都有温度,是“被放错位置的宝贝”。
和嵛山岛结缘,出于偶然。2016年底,陈启云回老家看望奶奶,受朋友邀请第一次来到嵛山岛,瞬间被眼前清新自然的美景“电击”。“我当时正打算去新疆旅行,却突然有种特别想留下来的冲动。”正是这股冲动,改变了陈启云的前进轨迹。
头几个月,陈启云每天满山奔跑,观日出日落,抚山风海景,或拍照或写生。然而时间久了,他发现嵛山岛的美有瑕疵——那就是伴随潮起潮落带来的各种海漂垃圾。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到海边捡海漂垃圾成了陈启云每天的必修课,并且乐此不疲。有同样想法和举动的不止陈启云一人。44岁的东角村村民殷丽容,从2012年开始就义务当起了海岛海漂垃圾的“清道夫”。陈启云的加入,让殷丽容感动不已,双方一拍即合。在他们的宣传鼓动下,海岛许多热心村民也纷纷加入,很快成立了一支四五十人的环保志愿者队伍。
“刚开始,我自发地清理海漂垃圾,只是想守护嵛山岛的美。队伍建立起来后,我发现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光靠捡拾垃圾是不够的。”陈启云说,他需要换一种方式,让人们感受到海漂物的价值,从而重视嵛山岛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
思路一变天地宽。从那一刻起,陈启云决定利用自己的专长,转型当一名特殊的拾荒者,即将海岛的海漂物改造成文创品。
筛选海漂物是第一步。比如,有被海水浸泡、经历风化、虫蚀,附着贝类的木根、船木等,陈启云将它们清洗之后,或摆上柴烧茶杯,变成简约的茶盘,或插上几枝小花,变成雅致的花瓶,或者制成衣架、摆件等。他也会将海边捡到的鹅卵石,经过打磨、切割、抛光制作成茶具,赋予其新“生命”……
陈启云告诉记者,在海边寻觅常常会遇见很多有趣的海漂物。但不管是什么,他都会经过筛选,并创造出富有美感及创意的艺术品。
去年4月,陈启云将鱼鸟村一座因“桑美”台风被废弃的民房改造成“鱼鸟客栈”。“鱼鸟客栈”保留着原始的海岛石房、青砖瓦片,彰显海岛特色。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静心地在书吧阅读,也可以欣赏他创作的海岛艺术品,享受海岛的静好时光。
“也许再过几年,像这样的海岛石房就会慢慢消失,被砖房替代。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保存它的美。”陈启云的“鱼鸟客栈”虽然宣传不多,却人气很旺,吸引了许多二三十岁的年轻游客。
谈到未来,陈启云的构思是:收集海边废弃的鞋子,将成百上千双鞋子创作成巨大的盆景。“我相信那样的场面一定很壮观。”陈启云还在酝酿一个拾荒纪录片,试图用视觉冲击力唤醒大家对海洋生态污染的重视……陈启云说,把自然之美传递给更多的人,让他们感到温暖,这就是他最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