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脚踏进福鼎市店下镇宜茶美器陶瓷工作室,我的心顿时如原野的春潮在涌动着。
一位年轻的小伙子,身着一袭银灰色的春装,朴素而大方,面带温和、腼腆的笑容,恭候在工作室大门外。见到我们采风团的到来,非常高兴,忙招呼我们到他的工作室参观、喝茶。
这是一座被遗弃很久的老房子,二层,四墙都是用石块垒筑而成的。工作室很简单,一间是厂房,摆放着一台机器和一些陶瓷粗胚;一间是接待室,正面墙上题着“舞焱柴窑———专为福鼎白茶而生”,中间摆放着一张茶桌,两侧木架上陈列着各种精品茶具。
我们围桌而坐,一边聆听着他讲述创业历程,一边品着白茶,欣赏着茶具,心中无不感到惊叹。
他,叫谢加阔,90后,大学生自主创业者,福鼎店下镇溪美人。2013年6月,他从泉州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深入市场做调查。他发现,福鼎白茶在市场上早已名声鹊起,然而迄今为止,却还没发现一款特别适合泡福鼎白茶的茶具。心想:大学期间,自己学的是艺术专业,主攻陶瓷方向。平时,眼里看的,耳朵听的、手里做的都离不开陶瓷。这几年来,自己已把对陶瓷的爱深深地埋藏在心底。现在家乡需要我,白茶需要我,我何尝不把这种爱带回家乡,专门为福鼎白茶设计一套专属茶具,泡一道好茶呢?同时,还可以带动家乡其他青年人就业再创业。想到此,他再也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2014年,他决定返乡创业,并成立工作室。
然而,创业的道路是多么艰辛啊。
要办厂,没有资金怎么办?他用仅有的6000元钱,添置一台机器,搭一个窑炉;没有搭窑师傅,他就自己动手,从景德镇采购专用耐烧砖,一块一块地搭起来……没有场地,他利用小巷深处一座很久没人居住的老房子,用白灰粉刷一新,既当厂房又当工作室;没有工人,他就只身一人;没有家人、朋友的支持,他没有灰心丧气,只请求他们给予他一次机会……
就这样,他开始走上了人生中孤独而又寂寞的陶瓷事业之路……
他制作的陶器是传统手工柴烧,从拉坯成型、修坯、接坯到擦坯、装窑、成型,从一团泥巴到一件作品,需要经历大大小小一二十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易,都不允许出现丝毫的差错,看似简单的拉坯,实际上打基础就大约需要半年的时间。
然而最艰苦的要算烧窑了。他使用的烧窑方式,是传统的无烟柴烧。而柴烧是一种古老的技艺,烧窑难度非常大,成功率极低,仅达50%。每次烧窑,事先要准备4到5吨的木柴,将近要花2天时间装窑,烧窑约需60个小时。烧窑整个过程需要不断地观察,添加柴火等。当窑内温度达到1000度时,距离窑口2、3米外的温度就有200多度。这种高温的炙烤,常人实在是难以忍受。然而,他就这样坚持了下来。
他说:这是一种懂得与火对话的制陶者喜爱的方式,能使制陶者置身于一种变化的存在之中,充满了偶然和惊喜。由于都是手工制作,柴烧出来的作品,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茶亦如此。坐在他的工作室,品着他泡的白茶,大家赞不绝口。
他笑着说:“刚才大家喝的是新采制的福鼎白毫银针。”
“那怎么没有青草味、烘培味呢?而且入口非常好,有种淡淡的清甜。”我忙问道。
他笑而不答,先是对着桌上的茶具端详,沉思片刻后,说道:“茶是温和、内敛的,内敛是一种美,茶不语也是一种美。为了能烧制一种真正适合泡福鼎白茶的茶具,让白茶与茶具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泡出真正好喝的茶,是很不容易的。首先要学好茶文化,尤其是福鼎白茶,真正了解茶的特性。通过数百次的实验,与全国各地陶瓷茶具相对比,与茶人共同研究、探讨,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的挑战,从失败中总结经验。终于配制出一套具有吸附性,可以软化水质,净化水中杂质,专属福鼎白茶的陶器……”
说到此,他舒心一笑,继续给我们泡茶、斟茶……
窗外,一阵春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树上的鸟儿在叽叽喳喳欢快地叫着。
有志者事竟成。短短5年时间,他获得福鼎市大学生创业资助项目一等奖,宁德市大学生创业资助项目一等奖,福建省大学生创业资助项目优胜奖等。他制作的陶器在市场上非常畅销,供不应求。
此时,我望着柴窑中那熊熊燃烧的火,心想:那个饱受高温炙烤的柴窑,难道不正是他吗?!而那团舞动的火苗,不正是他对家乡、对陶瓷事业那份执着的爱吗?!祝愿他的事业越来越红火。(周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