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晚,在桐山溪畔,一条30米长的靛蓝长桌座无虚席,畲家男女老少身着畲族传统服饰,共赴这场承载着畲族最高待客礼仪的长桌宴。 长桌宴的历史,是一部畲族迁徙与共生的史诗。福鼎作为畲族主要聚居地之一,六百余年来,畲族人民在此繁衍生息,孕育出独特而灿烂的民族文化。无论是“二月二”会亲节中家家户户开门纳客的盛况,还是“三月三”百福流水席上以药入膳的独特习俗,长桌宴始终是凝聚族人的精神纽带。 长桌宴上丰盛的菜品 “长桌宴是畲族传统的酒席宴请形式,距今已有几百年历史,它最早是办喜事时挨家挨户凑出来的一张桌、一张凳。”福鼎市畲族文化促进会会长蓝进良告诉记者,长桌宴通常用于接亲、嫁女、满月酒以及“四月八”等村寨联谊大型活动,体现了畲族人民热情好客的传统。这次在美食交流周上设置畲族长桌宴体验,也是想让更多人了解畬族特色习俗,推广畲族美食文化。 畲族同胞品尝美食 长桌宴上,畲乡羊汤、畲家猪头肉、药膳全鸡、竹筒乌米饭、糍粑等菜品一字排开,每道菜都像一把钥匙,开启着畲族“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生存智慧。畲家儿女们一边品尝畲族特色美食,一边对唱畲歌,原生态畲歌腔调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围观。 畲歌对唱 “畲族传统的长桌宴菜品是畲族十大碗,食材都是选用当地农家特色,我们今天在传统基础上,还增加了12个小碟,合起来一共22道菜。我们还把畲族传统的乌米饭‘老菜新做’,创新制作乌米寿司,让大家品尝,也希望将长桌宴推向更大的平台,久久流传。”畲族长桌宴主厨兰加瑞说。 这条承载着山哈人家百年人情的长桌,一端连着畲家祖辈守护的山林记忆,一端通向融合创新的味蕾未来,每一次举箸、每一曲畲歌,都让畲族文化在烟火里生生不息。